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堅持群眾路線 強化理論武裝

2014年05月09日19:58  來源:青海日報

試論做好群眾工作與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關系

省委十二屆四次全體會議作出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重要戰略抉擇,對於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匯聚全省各族人民之力量,方是實現上述宏偉夙願的堅實根基。

一、群眾工作是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的“固基”工作

群眾工作是黨的群眾路線的踐行方式。黨在走過了90多年革命、建設的風雨歷程中,始終緊緊抓住了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密切聯系這個理政的根脈,始終堅持了黨的性質和宗旨,並將這些性質和宗旨的要求、部署,具體延展為黨的群眾路線,繼而把群眾路線作為黨的根本組織路線和根本政治路線,而群眾工作則成為黨的群眾路線最主要的踐行和實現方式。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一屆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黨的重要政治任務,也為我省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提供了重要引領,引導黨員干部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促進先進區創建工作,凝聚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

群眾工作是創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基礎和靈魂。我省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省份,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46.98%,民生改善、社會井然、民族和睦,早已成為青海高原的主基調,但特殊省情以及時代變遷帶來的諸多線條,諸如發展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增多、民族交往頻繁、利益訴求漸廣等,為創建先進區提出了全新的時代性和社會性挑戰。我們既要民族團結,又要經濟向好,既要長治久安,又要科學發展,既要有組織領導的引領,更要有570多萬民眾的共創共建。因此,先進區建設進程中的一切工作,隻有最大限度地贏取了廣大草根民眾的信任、支持與參與,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和理想的境界。這就需要運用群眾工作的思維、方式,通過與各族群眾廣泛的溝通交流,把先進區建設的各項工作的意圖、方式途徑等,在群眾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斷協調和處理好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凝聚民心,匯集民力,這既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也是黨的各項工作開展的必要程序和保障工程。群眾工作具有導向性、基礎性、規約性和保障性等多重意義,做好了全省各族群眾的民生、發展、保障、團結工作,也就抓住了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創建的靈魂。

群眾工作是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的必要條件和可靠保証。從去年7月至今,結合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全省已經集中解決了一批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干部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但仍存在諸多矛盾,如,公民法律意識淡薄,良好的法治社會環境還未真正形成,全面實現社會法治化還有漫漫長路。各級黨委政府雖高度重視基層基礎工作,但基層工作力量不足,基層工作條件相對較差,基層干部整體素質不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不強,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提高執政能力的高度出發,全面提升基層基礎工作水平,實則都與群眾工作息息相關。

二、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建設中做好群眾工作的要點要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性。多年來,個別領導干部對群眾觀念的淡化之勢,導致群眾對黨的事業和工作信心缺失、態度淡漠、配合不力。其根源在於部分黨員干部在執政條件下對衣食父母的躬親力行缺乏正確的認知和關照,基於此,很有必要在全黨進行群眾工作對黨治國理政極端重要性的宣傳教育。各級干部始終是推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骨干力量,必須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培訓、選拔任用、實踐鍛煉和監督管理,切實解決部分干部理想信念動搖、作風不實、缺乏應對復雜局面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問題,全面增強素質,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自覺性,提升執行力。

要提高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的群眾工作能力。創建先進區,干部要先行。領導干部要注重深入基層,了解底數,提高調查研究能力,完善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制度,傾聽民意、集中民智,提高民主決策能力。要直面困難,解決具體問題,積極主動回應群眾呼聲,徹底扭轉消極應付、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侵害群眾利益的局面。省委強調把去年7月到今年7月的創建活動,作為我省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這裡需要著重強調的便是領導干部的組織領導和建設問題。《人民論壇》做過問卷調查,領導干部的三類作風最傷民心:貪污腐敗、特權意識和假話空話。群眾觀點在當前被重新拾起,這對先進區建設是極為有利的,因為先進區建設,實際上做的就是群眾工作。群眾最終對先進區建設滿意不滿意,公眾對政府信任不信任,最終還要看這幾個關鍵詞:執政滿意度、社會共識度、思想整合度。(省委黨校趙英)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