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踐行群眾路線中熔鑄西寧精神
群眾路線作為黨的生命線,意味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既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匯聚能量,溫暖人心。西寧精神是我們今天砥礪奮進,實踐西寧改革發展的精神積澱和文化紐帶,不僅承載著西寧發展跨越的群眾夢想與期待,也為黨員干部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載體和深刻的歷史啟示。
一、踐行群眾路線與弘揚西寧精神的內在聯系
踐行群眾路線是弘揚西寧精神的實踐體現。新時期的西寧奮力朝著“建設人民滿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兩城”目標和現代化西部省會城市的方向躍進,在這一偉大的發展實踐中,培育造就了“包容誠信、務實創新”的西寧精神。包容誠信是西寧的立城之基,體現了西寧團結共融、開放博納、誠信質朴的歷史源流和發展動力﹔而務實創新則是西寧的興市之魂,彰顯了西寧奮發有為、自強不息、創新發展的不懈追求和時代傳承。西寧精神,是西寧各族人民薪火相傳的精神風貌,是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支撐,是推動西寧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是弘揚西寧精神生動而又鮮明的實踐體現,不僅為豐富和發展西寧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也為西寧各族兒女外樹形象、內聚人心,共謀發展、實干興城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源泉。
弘揚西寧精神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時代動力。從一個西陲小城向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邁進,西寧在2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沉澱和淘洗著自己獨有的精神脈絡,培育了西寧各族人民獨特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品質。西寧精神是西寧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升華,也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時代動力。“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我們應鑒往知來,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牢牢掌握群眾路線這個我們黨取得勝利的法寶。以西寧精神,凝聚民心、順應民意、惠及民生、解決民憂﹔以魚水情深的群眾觀念,始終保持我們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在全市形成一種勁足氣順、奮斗不止、風清氣正的干事激情和精神氣質,引領西寧各族兒女艱苦創業、勤勞致富,用西寧精神提高西寧發展的質量與速度。
二、在踐行群眾路線中熔鑄西寧精神
西寧精神反映著鮮明的群眾觀點。土地革命戰爭初期,孕育和產生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這一科學概念,在此之后,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觀點和方法。盡管時代在變、觀念在變,但中國共產黨奮斗90多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從未改變,最終的目的和指向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群眾的期望,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在西寧市改革發展穩定日趨繁重而又艱巨的任務面前,我們需要在西寧精神指引鼓舞下,以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將群眾路線的觀點和方法融入於西寧“兩城”建設的各個環節,根植於西寧發展的細節,貫穿於西寧改革的脈絡,提升“做強西寧、服務全省”的水平和能力,打造西寧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升級版”。
西寧精神凝聚著偉大的群眾力量。人民群眾是實踐的根本力量和主體,是新中國誕生成長的宏大基石,是當代中國改革建設的強大支柱,是未來中國復興圓夢的偉大力量,無限的力量和智慧蘊含在偉大的人民群眾中,匯聚起這些智慧和力量的重要途徑就是堅持走群眾路線。西寧精神歸根結底是人民實踐的升華,要緊緊依靠人民來傳承、來弘揚。隻有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密切聯系群眾,了解民意、集中民智,體察民苦、化解民怨﹔堅持貼近群眾生活、做實群眾工作,拉近群眾感情,接受群眾監督,傾聽群眾呼聲,總結群眾經驗,我們黨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尊敬,人民也才會自覺地團結在黨的旗幟下,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推動幸福和諧新西寧的建設實踐,匯聚起建設“兩城”的磅礡力量,實現西寧改革發展的宏偉目標。
西寧精神匯集著真切的群眾期盼。群眾期盼,是一個城市發展變遷最直接的動力所在,而西寧精神則是推動西寧科學發展、實現“兩城”目標的共同價值基礎和時代指針。群眾路線的貫徹和執行終究要看老百姓的問題如何解決,隻有通過教育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黨的群眾工作水平,才能更好地體察群眾的訴求與疾苦,化解黨群干群間的矛盾與問題,維護群眾的利益與價值,實現群眾期盼與憧憬。多少年來,銳意進取、勤勞堅毅的西寧人民在西寧精神指引下,不斷解放思想,深化對市情的認識,孕育出切合西寧發展實際的新思路——把西寧建設成為更加美麗、更加繁榮、更加宜居的現代化西部省會城市。讓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更殷實,精神世界更豐富,創造熱情更高漲,心胸眼界更寬廣,社會環境更穩定,溝通交往更和諧,生存條件更適宜,這一切不僅凝結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更是西寧精神在踐行群眾路線中的最好映照。(西寧市委黨校王旭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