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堅持群眾路線 強化理論武裝

2014年05月09日19:58  來源:青海日報

反分裂反滲透離不開群眾路線

青海多民族雜居、多宗教並存,信教群眾佔到全省總人口的53%,純牧業區比例高達60%以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

一,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在民族宗教工作中,兩類矛盾交織的突出表現有兩種形式:一是違法犯罪活動與民族、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二是敵對分子利用民族、宗教問題進行分裂、滲透活動。我們必須把分裂祖國的問題和民族宗教問題嚴格區別開來。但是,在群眾基本上信仰宗教的地區,解決問題時,要注意尊重群眾的民族情感和宗教情感,掌握政策和策略。

在現階段,民族宗教方面的人民內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非對抗性矛盾,一般而言是不應當出現沖突和對抗的,但處理得不好或不及時,就可能使矛盾激化,產生沖突和對抗。而一旦出現沖突和對抗,輕則會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重則會破壞安定團結,造成社會動蕩乃至釀成動亂。在這種情勢下,廣大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能否正確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做好信教群眾的工作,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直接影響到民心所向,影響到我們反分裂反滲透的群眾基礎。因此,對於我省這樣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地區來說,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對於民族和睦、社會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農牧區基層組織是黨和政府與廣大農牧民群眾接觸和聯系的橋頭堡,農村兩委干部是黨的政策和農村事務管理的具體執行者,村班子治則村治,村班子亂則村亂,因此,必須強化基層基礎工作,重點解決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凝聚和服務群眾能力不強,甚至在群眾中沒有權威性等問題。

基層是我們黨執政的基礎,基層安,則全局安,基層穩,則全局穩。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省民族地區社會穩定的核心在基層政權建設,基層政權建設的重心是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爭取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的主動權,能否贏得廣大民眾的支持至關重要。但實際工作中,我們的組織對群眾的影響還很有限,在個別偏遠地區,黨和國家的聲音還沒有做到“全覆蓋”。要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必須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的堅強戰斗力。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的作用,用電教設備、書報學習材料、宣傳欄、廣播、國旗和黨旗,對廣大黨員進行信仰、信念、信心教育,對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教育,為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筑牢思想堤壩。

基層是反分裂反滲透的前沿陣地,基層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應對能力,直接關系著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的成效。作為實踐群眾路線的主體,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學習,對黨的群眾路線歷史有比較全面地了解,對堅持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從而增強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從上級部門來講,堅持群眾路線包括對基層干部的關心愛護,如基層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普遍較低的問題,維穩形勢下的超負荷工作,等等。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也要理解基層工作的困難、體諒基層干部的艱辛,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基層干部,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精神上激勵,唯有如此,基層群眾工作才可能落到實處。

三,重視群眾的利益訴求,提高社會治理水平

青海各民族由於在諸多條件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而在經濟交往和利益分配等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引發一些問題。如草山糾紛、礦產資源糾紛、土地糾紛、水源糾紛等,經營活動中的利益矛盾﹔資源開發中引發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如被迫搬遷、生態環境受到破壞、自然資源被佔用、長遠生計無保障,等等,造成“被剝奪”群體心理失衡,並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甚至會把經濟問題政治化,上升到民族關系高度看待,產生盲目的排斥情緒。

對於群眾的利益訴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應高度重視,不能因為維穩而一味強堵,特別是對於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諸如生態環境、宗教活動等,要善於進行溝通疏導,本著“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要求去做工作。這些問題一旦與民族性、宗教性相瓜葛,再被國外敵對勢力炒作利用,其產生的社會后果難於預料。基於此,反分裂反滲透斗爭的治本之策,是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我們社會集聚的各類矛盾問題,變被動應對為主動防范,變應急管控為疏導治理。(省委黨校關桂霞)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