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權娟)日前,北京市針對網友在群眾路線網“群眾留言板”上反映的有關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意見建議,通過群眾路線網作出書面答復。以下為答復全文:
網友“車輦店胡同11號”:北京二環內有許多筒子樓、簡易樓在胡同裡。把街面搞得倒是好看,胡同裡的筒子樓、簡易樓這麼多年都沒人問。在市長信箱留言、貼圖都轉到街道答復。街道的答復千篇一律,情況沒有得到任何改變,群眾路線了,請北京市的領導們聽到百姓的心聲,給我們一個明明白白的答復。切實可行的措施。治理筒子樓、簡易樓。該拆的拆,能改造的改造。
回復意見:
北京市政府在2012年1月21日發布的《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中,已明確將1990年以前建成的、建設標准不高、設施設備落后、功能配套不全、沒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的老舊小區(含單棟住宅樓),納入綜合整治的范圍。簡易樓和筒子樓均包含在上述整治范圍內。
2012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委和市國土局,結合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印發了《關於加快簡易住宅樓改造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京建法〔2012〕18號),通知中明確,簡易住宅樓改造工作由各相關區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實施主體負責具體落實﹔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辦負責指導和協調有關方面的工作。對於已納入征收范圍、舊城人口疏解范圍和危改區域內的簡易住宅樓改造,由原實施主體實施,具體改造流程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其余簡易住宅樓,由屬地區人民政府與產權單位協商確定有相應開發資質的市、區屬國有企業作為實施主體。各相關區結合轄區實際,按照一事一議、一樓一策的原則,制定簡易住宅樓改造計劃,明確簡易住宅樓的改造及安置方案、資金平衡方案、安置房產權性質、剩余住宅性質及分配方式、年度改造計劃及總體完成時間等,並報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辦,由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辦進行逐一核准,並按樓棟下發核准文件。
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辦公室在安排2012和2013年全市綜合整治任務時,分別按節能改造、抗震加固、簡易樓改造和小區環境整治4個獨立項目,向各區縣下達了任務指標。
在2012年至2013年期間,我市已啟動改造或完成拆除市區產權簡易樓71棟、5.93萬平方米﹔另有32棟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目前市區產權簡易住宅樓存量為600余棟。網友指出的二環內簡易樓數量多是事實,根據目前掌握的全市簡易樓台賬顯示,東城和西城簡易樓數量佔全市簡易樓數量的一半以上。
近兩年,各區縣都在按照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辦公室的要求,認真研究簡易樓改造問題。雖然由於牽涉改造資金數量大,安置房數量不足,以及簡易樓多位於密度較大平房區或坐落於規劃中的道路、綠地上等原因,實施起來還存在較多困難,但仍要求各區縣按照一樓一策的原則,充分運用好現行的各項政策,制定並上報2014年簡易樓改造計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