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聽風再奏思念曲——追記北川羌族自治縣副縣長蘭輝

記者 吳晶 吳曉穎

2013年09月24日08:33  來源:新華網

  “看出不對頭立地就鑽孔,發現有問題立刻得返工”--在北川承包過工程的人都領教過這個“火眼金睛”的蘭縣長。

  安監局局長陳國興說,別看他平時和氣,其實很較真兒,講虛話過不了他那關,托人情壓根不管用,工作不到位他還會“吼人”。

  挨過批評的干部並不記恨,因為蘭輝的告誡常常讓大家的心“酸酸的”:現在的北川人,都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絕不能因為我們工作失職,讓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再次受到傷害。

  是啊,北川的每條路,都是災區人民由死向生的希望。特別是那穿山越嶺的擂禹路,因為“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情感”,更讓蘭輝“舍不了、放不下”。

  上任第二天,蘭輝就上了擂禹路,這條路的“脾性”他比誰都清楚:

  擂禹路橫臥在海拔2000多米的冒火山上,震后3年,它是12個高寒村的近10萬群眾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這裡冬季冰雪覆蓋,夏季山洪肆虐,過路車輛一堵就是一兩天。

  來往群眾的安全,成了蘭輝一年四季的“心病”。他堅持每周到擂禹路巡查三四次,有時下班后,天擦黑,還要叫上司機走一趟。

  翻進排水溝、困在大山裡的險情,他一笑而過﹔筒靴、棉襖、雨衣、干糧這“四大件”,他叫司機隨時備在車上。他還練出一個本事:看到路邊樹枝顫,趕緊提醒司機給一腳剎車,免得撞上塌方或滑坡。

  寒冬臘月,擂禹路上的雪,總是從半山腰的巴籠山林場積起來,一腳下去就沒過大半個鞋幫。車子爬上不去,蘭輝常常背著干糧走上兩三個小時。

  “他來了從來顧不上喝口熱水,就和我們一起鏟積雪、清路障、鋪棕墊。”執勤交警余強說,“常在這條路上跑的人都知道,那個戴眼鏡的最瘦的就是蘭縣長。”

  這就是蘭輝,哪裡有問題,他就奔向哪裡。哪裡的工作最苦最累,他就出現在哪裡。

  北川有3個煤礦,蘭輝每季度都要下井一次,下就下到作業面,一蹲就是四五個小時。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