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入秋,夕陽的余暉洒在后山,收獲的果實剛剛塞滿籮筐。
蘭輝當年親手栽種的樹苗,已經連成一片綠陰。
鎮干部說,鄉親們輪流照看,格外仔細,因為這是大家伙兒“對蘭輝最好的念想”。
是啊,在蘭輝心中,哪裡的山也綠不過北川的羌山,哪裡的人也好不過勤勞質朴的家鄉人。
擔任副縣長后,蘭輝分管過公安、消防、安全生產、民政、老齡、雙擁、交通運輸、保密、檔案、地方志、殘疾人等十幾檔工作。無論怎麼忙,“一定要去村裡看看”的習慣始終未改。
這山到那山,一村又一村,群眾常常圍著他七嘴八舌,哪怕是“芝麻綠豆”,他都一條條記在“小本本”上。
面前那些被太陽晒得黑紅的臉,那些因勞作而皸裂的手,都會讓蘭輝少年時代的記憶一次次變得清晰:每天放學后要幫父母到茶場採茶、到工地背磚,工友們送過來的水、遞過來的手巾,都是苦中的甜、心窩的暖。
“他對百姓疾苦有切身感受,所以他無論在什麼崗位,都把群眾放在心裡。”鄰居范芸芸說。
“別叫我縣長,把我當自家人!”
這山到那山,一村又一村,蘭輝成了老百姓的知心人。
蘭輝常說,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因為“好管閑事”,他的手機號成了北川的“群眾熱線”。
至今,許多他幫助過的人,依然保存著他發來的短信。
最近生意好不好?還有什麼困難?--在蘭輝的幫助下,曾被稱為“北川可樂男孩”的殘疾青年楊彬自主創業,開辦汽車美容店、北川特產店。
工作順利嗎?日子過得去嗎?--在蘭輝的協調下,靠蹬人力三輪車維持一家生計的母軍賢當上了縣檔案局的門衛,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
生活費還夠不夠?在讀哪些書?--在蘭輝的資助下,特困家庭子弟林濤放棄了輟學打工的想法,考入綿陽師范學院。
這就是蘭輝。哪裡有群眾,他就在哪裡。群眾的冷暖,都在他心裡。
這些年,蘭輝與20多個困難家庭的群眾結對子,他用自己的工資盡力資助這些“親戚”。
“我們領導干部有朋友圈、生活圈,但首先要有群眾圈。”這個基層干部的“為官之道”,是多麼朴素,又多麼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