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足服務群眾,實施“民事代理”,打造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平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途徑,必須聚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群眾水平,解決群眾實際問題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內在要求。因此,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事、辦好事,把黨的宗旨落實到各項工作中。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是解決實際問題。當前,群眾辦事不方便,“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依然存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還沒有打通,群眾還有很大意見,損害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而“民事代理”就是從解決群眾“辦事難”問題入手,前移服務窗口,變群眾被動找政府提供服務為政府主動下去提供服務,把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且能代辦的民政救濟、計劃生育、合作醫療、惠農補助、土地流轉等90項服務納入代辦范圍,無論是雞毛蒜皮、家長裡短的小事,還是投資興業、合作經營的大事,全部實行村民委托、全程代理、無償服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實現了群眾辦事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辦事不出屯。
在具體運行上,龍江縣在自然屯和居民小組設立代理代辦點,由村干部、屯長或黨員擔任受理員﹔在“居民之家”、“農民之家”和“農工之家”建立代理代辦站,選拔各類能人擔任專職代辦員,縣鄉村三級干部全部兼任代辦員﹔在鄉鎮“群眾之家”建立民事代理代辦中心,村代辦員在每周兩天的集中辦公日統一到鄉鎮辦理﹔需要縣直部門辦理的,由鄉鎮代辦員及時到縣“群眾之家”辦理。同時,公開代辦員姓名、電話號碼和代辦內容,制作發放“民情聯系卡”,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加快捷高效地服務。
通過建立為民服務全程代理代辦機制,有效解決了基層干部不會服務、不願服務的問題,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避免了群眾辦事過程中吃拿卡要現象的發生,淨化了社會風氣,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截止目前,代理代辦事項4.8萬件,為群眾節省交通、食宿、隱形支出等費用1200余萬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