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了民心。通過下放管理權限、減少中間環節、簡化審批程序、限定服務時限等措施,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最終落腳點是讓廣大群眾得到方便、得到實惠。老百姓辦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時又省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舒心踏實,真切的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於是,在一次次平常而普通的服務中,黨心和民心便悄無聲息地密切聯系在一起。百姓心中有杆秤,隻要用心為老百姓服好務,老百姓一定會擁護黨的領導。如:務川縣把民情民意服務中心、土地代管中心、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和農村產業協會“三中心一協會”的有關服務事項納入各級服務機構統一管理﹔遵義縣南白鎮象山社區整合愛心救助站、夕陽紅服務中心等資源,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組織31名黨員和青年志願者組成愛心服務隊,對轄區內居住的年滿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開展上門照料、日常護理、康復鍛煉、心理關心等多種服務,都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發展了民主。在創建實踐中,通過認真落實黨員評議干部、黨員議事會、黨內點題公開等制度,保障了黨員權利,充分發揮了黨員和黨代表的作用,較好地促進了黨內民主政治建設,更好實現了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如湄潭縣黃家壩鎮合同村在村支部的引領下,設了一個議事亭,完善了“有人提議眾人商,過半參加方可議﹔發動群眾是關鍵,三分之二是底線”等內容的一事一議制度,對全村的重大事項進行民主決策,充分體現了民主進步。
提升了形象。通過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提高了執政能力,轉變了工作作風,有效杜絕了“四難”,強化了廉政建設,較好的實現、維護、發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帶來了生產、生活環境的較大改善,實現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廣大群眾對各級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滿意度普遍提高,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更好、威望更高、感染力更強。如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田家溝村民,把對黨的恩情和對黨的熱愛,自發編成了“十謝共產黨”歌謠,在田間地頭傳唱。
五、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的共識與體會
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是遵義市委研究黨建工作新任務、順應發展新趨勢作出的一項強基固本、惠澤人民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實踐與探索,主要有以下幾點共識和體會:
第一,貫穿了“四個理念”。一是服務的理念。服務觀念上更加人性化:特別強調上級對下級的服務、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服務、黨組織之間和黨員之間的互幫互助,更加注重保障黨員權利、廣泛關注民生﹔服務功能上更加精細化:要求積極整合黨內外的服務資源,改進服務手段,提升服務功能,為服務對象提供全方位、多次層、綜合性的服務,並不斷適應服務對象需求的調整變化,使各級黨組織的服務工作更加專業化、精細化﹔服務管理上更加規范化:提出了構建完善的服務網絡體系,著力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搭建平台,注重減化服務程序、完善服務管理機制,規范服務項目管理,促進各級服務機構的協調運轉和服務工作的規范運作。二是發展的理念。服務型黨組織創建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不斷發展的,在吸納了過去全市各地零星的工作經驗、全國各地好的做法的基礎上,結合現階段和今后一個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任務,形成了服務型黨組織的總體框架。隨著黨建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基層黨建工作將會出現許多新課題和新任務,服務型黨組織的框架和主要內容也將不斷豐富和發展。三是創新的理念。服務型黨組織的創建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過程。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是遵義市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內容,是在研究基層組織建設新情況新問題、總結和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探索新方法新途徑的基礎上提出的,充分體現了創新的理念。四是開放的理念。服務型黨組織作的提出,本身就借鑒了全國各地及遵義在基層組織建設方面的好經驗好作法,是一個開放性載體,不僅符合遵義基層黨建的實際,也符合全省乃至全國基層黨建的實際,是適宜在除遵義外的其他地方推廣的黨建載體,同時,也不排斥各地對其內容進行創新和發展。
第二,形成了“六點共識”。一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之基的有力抓手﹔二是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三是對“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生動詮釋﹔四是強化黨員隊伍建設,全面貫徹、推動、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現實需要﹔五是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綜合優勢的有益探索﹔六是提高行政效能,轉變工作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途徑。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我們要深刻領會精神,切實通過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把全市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把基層黨員干部打造成為素質過硬、作風優良、能征善戰的一流團隊,真正能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謀一方發展、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