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以“四個原則”為創建指南。一是堅持以人為本,注重拓展功能。各級黨組織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指導就是幫助”的意識,切實幫助下級黨組織解決困難和問題,積極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平台、創造條件、提供保障,通過黨員作用的發揮提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二是堅持立足實際,注重完善機制。堅持從各地財力、人力等實際出發,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規范有序、運轉靈活、保障有力、常抓不懈的黨建工作運行機制。三是堅持分類指導,注重統籌兼顧。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領域、不同行業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實際,實行分類指導、分類示范、分類考核、統籌推進,確保取得實效。四是堅持與時俱進,注重探索創新。認真研究創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總結和推廣好的經驗與做法,探索創建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不斷改進手段、完善內容、豐富內涵、拓展外延。
三、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創建的主要做法
(一)構建工作平台,實現服務網絡化。通過縣、鄉、村、組構筑立體平台,形成服務網絡。在縣成立黨務服務中心和信訪維穩服務中心、鄉鎮(街道)成立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成立黨員群眾綜合服務站、村民組(居民小區)成立便民服務點,構建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四級服務平台,組建相關服務機構,落實辦公陣地,解決辦公設施。目前,14個縣區(市)和新蒲新區均建立了黨務服務中心和信訪維穩服務中心,243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黨務政務服務中心,70%的村(社區)和村民組建立了綜合服務站及便民服務點。湄潭縣黨務服務中心加強對鄉鎮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縣民政、人事、組織、公安等部門的部分業務與鄉鎮服務中心上下聯動、對接辦公,通過聯網辦公,實現了網上查閱、審批、遷入的“一站式”服務。務川縣分水鄉黨務政務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綜合服務、黨務、計生、農林水土、合作醫療、民政救濟、維權等7個服務台,實行“一站式”服務,內容涵蓋服務項目40余項。遵義縣南白鎮象山社區以社區黨組織為中心,以便民(黨員)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站、遠程教育服務站、進城務工農民服務站和法律維權服務站為軸心,連接社區集中辦事點、居民小區服務聯絡點、樓道服務宣傳點,構建“五站連三點”的服務網絡。
(二)整合各種資源,實現服務集約化。一是完善黨務服務內容,設立黨務服務崗,開展黨組織關系轉接、流動黨員管理、黨務政策咨詢及遠程教育課件借閱、黨員就業服務、黨員志願者服務、代理黨費收繳服務、黨內關懷服務、群團服務等。二是通過創建服務型黨組織,推行黨務、政務服務有機整合,有針對性地開設行政審批代理、就業培訓、勞務輸出、“三關”工程、社會保障、政策法律咨詢、民事糾紛調解、遠程教育、農產品或農用物資代購代銷、土地流轉、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等服務項目,搭建為民服務快捷通道。如余慶縣敖溪鎮成立了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15個服務窗口,極大方便了群眾。鳳岡縣整合文化共享工程、遠程教育、“千村萬鄉”工程、農村衛生室、農家書屋、移動電話收費服務、群眾娛樂室、黨員自願服務隊等資源,創建“八位一體”的黨員便民服務點129個。
(三)創新工作方式,實現服務人本化。基層組織處於一線,直接面對群眾。尤其針對廣大農村群眾居住分散、辦事不便的特點,採取集中辦公、代理代辦、上門服務、信息服務、應急服務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為群眾提供便捷服務。集中辦公就是設立服務大廳,規范工作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務﹔代理代辦,就是鎮村聯動,由村組干部把黨員、群眾需要辦理的事項,統一收集打捆,由村代辦人員到鎮服務中心統一辦理,辦好后送到黨員、群眾手中﹔上門服務就是對居住較遠或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等特殊群體,由村組干部上門收集相關材料,幫助辦理所需事項﹔信息服務就是,通過短信、電話、遠程教育、QQ等方式,提供生產、市場、生活等服務信息﹔應急服務就是對轄區發生的突發事件,力求在第一時間積極應對,切實維護好群眾切身利益。通過以上方式,充分體現了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余慶縣對涉及審批權限的部門進行“會診”,除上級明確要求必須在縣級部門辦理的外,其它審批權限委托鄉鎮或由鄉鎮直接辦理,廢棄、修改了40多項不合適宜的審批制度。紅花崗區將“組織管理數字化”建設作為拓展創建工作的渠道,建成區級黨務網絡平台1個,鎮(街)村(居)特色網站20余個,全區16個鄉鎮(街道)黨務政務服務中心全部統一配置了便民服務觸摸屏。
(四)完善管理機制,實現服務規范化。一是完善管理機制。建立健全黨務干部隊伍建設管理機制,積極運用公推直選、公開選拔、兩推一選等方式選好配強基層黨組織負責人,注重將素質好、能力強和熱愛黨務工作的黨員選進黨務干部隊伍﹔建立健全黨員教育管理機制,認真研究不同黨組織、黨員的行業和從業特點,推行支部分類設置、黨員分類管理模式,認真制定並落實黨員輪訓規劃,實施好黨員素質提升工程,努力提高黨員“雙帶”能力﹔建立健全城鄉黨員一體化的管理機制,促進城鄉互動、異地互聯、適時溝通,推行城鄉流動黨員“雙聯雙管”模式,實現地方與業主方、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的雙重聯系和管理,促進城鄉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建立健全黨內爭先創優激勵機制和黨建創新工作扶持激勵機制,積極開展各種爭先創優活動,鼓勵基層創造性開展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切實改進考核手段﹔堅持將考核結果運用到單位和個人實績評定、評先選優、選拔任用等方面。三是完善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基層黨建工作經費保障機制,將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村級組織、其他基層組織工作經費和黨員教育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或單位專項經費預算,解決活動陣地和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黨員權利保障機制,全面推行縣鄉黨代會常任制工作,建立健全黨代表充分履行職責的工作機制和保障機制,完善黨內重大事項黨員“先知道、先討論、先行動”制度,認真落實黨內民主選舉、民主評議、黨員評議干部、黨員議事會、黨務公開、黨內點題公開等制度,切實落實黨員“四權”,增強黨員榮譽感﹔建立健全黨內關懷制度,採取多種方式對生活困難黨員實施救助,建立健全黨員患病受傷時必訪、黨員亡故時必訪、黨員家庭遭災時必訪、黨員生產發展有困難時必訪的“四必訪”工作機制,讓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積極協調金融、財政、勞動就業等部門,實施下崗職工黨員再就業工程和返鄉農民工黨員創業工程。四是完善落實機制。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的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聯系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基層黨建工作﹔堅持領導干部調研指導基層黨建和聯系點工作制度,黨委領導同志直接聯系一個縣或鄉,指導一個村,幫助發現問題和解決具體困難﹔建立下級黨組織每半年向上一級黨組織報告工作和下級黨組織書記每年向上一級黨組織述職述廉制度﹔建立縣、區(市)黨委經常性的發現、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機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