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拓展基礎功能,實現服務精細化。一是規范基礎功能。主要包括流動黨員的接納地、區域內所有基層組織共享的資源平台、黨組織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區域內黨組織和黨員面向群眾、面向社會的服務窗口四個方面。作為流動黨員的接納地,就是要實現流動黨員從組織接納、工作接納到心靈接納的轉變﹔共享資源的平台,就是使整合后資源實現社會化、開放式的服務,讓區域內各類組織共享﹔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就是做好黨員求助的受理工作,給予全方位的關懷,讓黨員群眾感受黨組織溫暖﹔面向群眾和社會的服務窗口,就是以主動、開放的姿態反映基層呼聲,解決群眾訴求,有組織地引導黨組織和黨員為群眾開展各類服務。二是拓展新的功能。在鞏固基礎功能的前提下,拓展服務型黨組織新的功能,即貫徹黨的先進性建設四個長效機制的新途徑,面向社會展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新載體,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平台,形成強化黨員主體地位、激發黨員內在動力的新機制。
(六)強化隊伍建設,實現服務效能化。按照分級負責、分級組建、分類培訓的原則,整合培訓資源,組織一批“素質高、業務熟、能力強、服務優”的黨員干部成立便民服務隊伍,積極抓好對服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服務能力,確保服務中心和綜合服務站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運行。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服務型黨組織創建領導協調小組,加大對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工作的指導協調﹔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分管領導履行直接責任人職責,將創建工作作為衡量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依據﹔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並落實專項工作考核驗收辦法,定期不定期對創建工作進行檢查指導,並將檢查情況列入全市黨建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積極依托各級服務機構,結合服務項目合理設置崗位,組織黨員參加設崗定責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在服務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組建自願服務小組,積極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信息聯絡、法律援助、義務巡邏、糾紛調解、環境衛生監督、農技服務、困難救助等服務。今年來,已對各縣(區、市)委組織部長、分管副部長、組織科長、243個鄉鎮(街道)的黨(工)委副書記共318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各地也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培訓人數累計達4000多人次。
四、服務型黨組織創建取得的初步成效
我市推行服務型黨組織創建,一開始就得到了基層和一線的廣泛認同,許多黨員和群眾自覺地投身於創建活動中,各行各業煥發出蓬勃生機,展現出健康向上的喜人局面,整體推動了各項事業向前發展。據統計,截止9月底,全市四級服務網絡共為黨員群眾辦理相關業務23.1萬件,解決糾紛3500余件,辦好事實事6000余件次,幫扶困難黨員群眾2萬余人次,開展各類政策、法律和適用技術咨詢5萬余人次。歸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創新了模式。多年來,我市各級黨組織結合自身實際,推出了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各種有效載體,雖然產生了積極作用,但載體過多、提法較散,尚未形成統一的黨建模式,不能整合資源,較難發揮聚集效應。推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完善“五大體系”,實現“五大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實踐表明,這是一條優化黨內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夯實黨的基層基礎的有效模式。順應了需求。通過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改進服務手段、拓寬服務渠道、提高服務水平,正好順應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需求,使服務工作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服務需求等發生的變化,增強了黨建工作的滲透力,促進了各級黨組織和黨員更好地踐行宗旨,更加夯實了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根基。如,桐梓縣官倉鎮,2008年以來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通過村支部引領、黨員帶頭,強化“三個服務”,建成了現代煙草基地,使近1000戶農戶受益,比基地建成前戶均增收500余元。遵義縣三合鎮長青村,通過村支兩委和當地黨員能人帶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民提供技術、市場等服務,建成了蔬菜專業村,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余元。
激發了活力。黨員的利益訴求得到充分表達,基本權利得到保障,活動空間得到擴展,相當一部分黨員的思想觀念、能力素質、工作作風等都有了極大的變化,榮譽感、使命感、緊迫感增強了,帶頭致富、帶頭思改革謀發展的意志堅了、勁頭足了、激情高了、作風實了,主體作用也就發揮出來了。如,余慶縣敖溪鎮為了更好的服務發展,幫助解決群眾創業的資金困難問題,探索建立了“誠信黨員信貸服務”機制,黨員既憑自身的信譽度為村民提供信貸擔保,還為村民提供市場、技術指導服務。今年春,該鎮官倉村70多名黨員為900戶養殖戶擔保貸款640多萬元,其中村裡的鐘紹建、胡啟娥夫婦是返鄉創業農民工,當地黨員為他們擔保貸款13萬元,建起了一個特種養豬場。官倉村成為名副其實的養殖專業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