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微說”群眾路線活動:一次轉變作風的深刻洗禮 一場服務群眾的行動革命

2014年12月12日17: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問題吧”專版聚焦:主要刊發群眾路線活動中還未解決的一些問題,以及活動本身的一些問題

網言集萃


周建國:“硬”制度應“硬”執行

存在問題:

個別地方,公共食堂又成了大吃大喝的“青紗帳”,郊區農家樂的礦泉水瓶子裡又裝上了“茅台酒”。教育實踐活動剛收官,就有人變著法兒搞不正之風,把作風建設的“進行時”變成了“完成時”。死灰復燃的現狀讓群眾看在眼裡,涼在心裡,不由得感嘆“上面的經是好的,被下面的歪嘴和尚念歪了”,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問題對策:

好制度變為好作風,還得常刮“四季風”,持續發力,一錘一錘地敲,一扣一扣地緊,硬制度必須硬執行。首先,制度必須明細。哪些不可做、應該怎麼做、違犯了受到怎樣的懲處等等,都要細化為可操作之規,使其能立即對違規者按“條條杠杠”處理。其次,執行制度要嚴。凸顯剛性約束,力求“緊箍咒”之功效,切忌含糊其辭,無所遵循,更不能心慈手軟,使制度成為“紙老虎”和“稻草人”。再次,監督必須到位。建立監督全覆蓋、檢查全方位、問責問到人的有效機制,鐵面監督,該幫助的幫助、該提醒的提醒、該問責的問責,形成“守制度者吃香,犯制度者吃虧”的氛圍,放大正能量,曝光假惡丑,樹立起制度的公正與尊嚴,實現從“不敢違”到“不想違”的警醒和自覺。

林巍:要從嚴對“一把手”的監督管理

存在問題:

一些領導干部一旦坐了“一把手”的位置上,就容易患上“唯我獨尊”的“一把手綜合症”,成為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並且不受廉政法規制度約束的特殊干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情況得到了好轉,但在少數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這樣的現象。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工作做得如何,領導班子狀況如何,同“一把手”關系很大。如果“一把手”腐敗變質,將直接影響到工作水平和干部隊伍的整體形象。

問題對策:

突出對“一把手”的監管,既是貫徹落實制度治黨的根本體現,又是適應從嚴治黨新常態的關鍵所在。在規范“用權”上,要堅持領導干部任期責任終身制,給“一把手”戴上“緊箍咒”,涂上“防腐劑”﹔在規范“用人”上,要加強“一把手”任期用人責任審查,嚴肅追究用人失察責任﹔在規范“用錢”上,要抓好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創新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准和成果運用辦法,落實整改問責。

周文郁:領導干部該留下什麼樣的“特寫鏡頭”?

存在問題:

一些領導干部下基層,為群眾解決問題是假,完成政治任務是真。他們急匆匆來,急匆匆走,揮一揮衣袖,帶走了一堆“看上去很美”的“特寫鏡頭”,留下的是群眾關於“三頭干部”、“田埂迪斯科”等各樣傳說。這部分領導干部是把自己當成了“明星”,把工作當成了“作秀”。不僅不受群眾歡迎,反而勞民傷財,遭致群眾反感,甚至敗壞了整個黨員干部隊伍的形象。

問題對策:

焦裕祿、孔繁森、沈浩、楊善洲等黨和人民的好干部,恐怕並沒有多少傳世的“特寫鏡頭”,但他們的光輝形象卻深深在群眾的心頭扎下根。這不僅在於群眾口耳相傳他們頂風冒雪、走訪慰問的事跡,更在於他們留下克己奉公、公而忘私的精神,留下沙丘上的奮戰、高原上的發展、落后鄉村的前行、大山深處的綠色。可以說,“作秀”本身不是壞事﹔但如果一味的“作秀”,必然花開不久。政府官員要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贏得上級的認可和肯定,隻靠幾個特寫鏡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經得住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業績。隻有立足本職,著眼長遠,才能真正“秀”得長久,“秀”得精彩。

陳鯨宇:莫讓“小官巨腐”傷了民心

存在問題:

“小官腐敗”已經成為導致部分地方干群關系緊張,敗壞干部在群眾中的聲譽和形象,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一個大因素。而造成“小官”違紀違法案件呈現上升態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部分“小官”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淡薄,忘記了應該“領著農民干、干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富”、“甘願吃虧、甘心奉獻的”的神聖職責,心裡想的是如何“撈兩個”﹔二是受“農村窮,村官小,村級問題大不了”思想影響,上級黨組織和相關部門疏於對群眾身邊的干部的財務進行監督,且村級事務不透明不陽光,群眾很難抓住“小官”貪污受賄把柄,沒法向上級黨組織和相關部門舉報,“小官”成了無人管的“土皇帝”,想怎樣就能怎樣。

問題對策:

各地應下決心查處一批“不貪污,當官干啥”的貪腐“小官”,堅決清除基層干部隊伍中的害群之馬﹔以后進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行動為契機,堅持德才兼備原則,真正將黨性強、作風正、願吃虧、甘奉獻、帶富強的優秀黨員選拔為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同時,上級黨組織和相關部門應強化對群眾身邊干部的教育培訓,增強其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強化對群眾身邊干部的監督管理,堅持把重大村務、財務和“小官”施政行為作為監督的重點,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積極推行黨務、村務公開“陽光工程”,將群眾身邊的干部置於群眾監督之中﹔建立健全基層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切實解除基層干部后顧之憂,讓群眾身邊的干部心無旁騖服務群眾,帶領群眾致富。

張全林:怎能如此“以單位為家”?

存在問題:

公私不分,是公職人員作風病的一大痼疾。如專門把電瓶車騎到單位充電、大老遠從家裡跑到辦公室打電話等現象屢見不鮮,許多人對這種“以單位為家”的行為,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竊認為公職人員的行為隻要沒有嚴重侵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公民個人的合法權益,就不需要接受監督和制裁,導致佔公家小便宜之風盛行。此類現象是個人思想作風問題,但也是機關管理問題。“以單位為家”的背后,凸顯相關的監督問責機制缺位。尤其在公職人員表現評估方面,未形成一套嚴格的指標體系,缺少精細化的考評標准。

問題對策:

從日常管理來看,黨政機關主要關注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忽視對個人思想道德、職業操守的監督。對佔單位小便宜的行為,無論是紀律層面,還是法律層面,都存在明顯短板。很有必要建立健全公職人員品行懲戒規則,填充監督的“空白地帶”,讓“公私合璧”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依照我國的監督體制,紀檢監察機關也應當肩負起治理的擔子。不僅要重拳懲治嚴重侵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人民權益的貪污受賄和失職瀆職行為,還應採取相應措施,監督懲戒公職人員不符合職業操守的佔小便宜等行為。抓作風建設不可忽視小節,從小處堵漏方能防決堤之患。不乏案例証明,許多大貪官都是從貪佔小便宜逐漸到一發不可收拾。正積累需要久久為功,負積累何嘗不是滴水成潭。嚴格要求,嚴格管理,是愛不是害。

“問題吧”網眼洞察


發現問題是能力,解決問題才是水平。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發現了很多問題,也找出了很多不足,但是這不是目的,目的在於立查立改、立說立行,以壯士斷腕的決心,以刮骨療毒的勇氣,促使群眾路線活動知行合一,善做善成。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