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四川:一次觸及靈魂的作風建設洗禮

——寫在我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收官之際

2014年10月11日13:39  來源:四川日報數字版-首頁

創新方式拓新路

以群眾需求為指針,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找准“鑰匙”,建立傾聽群眾呼聲的渠道,打開群眾工作新路子,為老百姓分好憂、解好難,辦好事、做實事

搭支架、搬木料、加固房屋、蓋上瓦……10月7日下午5點多,巴中市通江縣朱元鄉肖家河村村民肖召祥家,鄉黨委副書記尤文奎等正幫忙修葺房屋。

“沒想到,鄉上這麼快就來幫我解決問題。”肖召祥家在9月的洪災中嚴重受損,不願搬去聚居點的他,找到了鄉上。根據通江縣創新開展的“四辦一跟蹤”便民服務法(日常工作集中辦、重點事項定點辦、特殊群體上門辦、法定假日預約辦、辦理效果有跟蹤),尤文奎與老人約定,國慶期間來幫忙加固維修房屋。看到修好的房屋,肖召祥高興地說:“黨員干部真是群眾的貼心人!”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群眾需求包羅萬象,如何從教育實踐活動中凝聚力量,為老百姓分好憂、解好難,辦好事、做實事?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需要把握特點和規律,注重創新方式方法,學會‘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本領,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我省創新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方法,切實增進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創新,從廣開門路問需於民開始。

以群眾需求為指針,建立傾聽群眾呼聲的渠道,避免“自說自話、自彈自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深入基層一線,面對面聽民聲、問民情、察民意。各級黨委、政府班子成員上行下效,走田埂、進農家、入社區,找問題聽意見,拜群眾為師。

省級各部門依據自身特點,創新形式,健全聯系群眾制度。省紀委、監察廳通過獨立第三方直接面向群眾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工作,避免“自上而下”常規調研方式的弊端﹔省公安廳召開“聽取意見改作風”座談會,邀請來自各行業的群眾代表與廳長面對面提意見。

院壩會、茶館會、“廣場問症”、“民情診所”……在基層,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聯系群眾舉措廣泛推開。達州把市委常委會放在了農家院壩,搬來木條板凳,與群眾圍坐在一起,聽父老鄉親們“擺一擺”他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綿陽市涪城區吳家鎮啟動“干部坐茶館”行動,聽群眾發自內心的聲音。

“過去是群眾找干部,現在是干部找群眾,這樣的變化好!”吳家鎮興順村村民許登富道出心聲。

找准問題只是第一步,如何對症下藥?針對基層的不同特點,找准適合的“鑰匙”,打開群眾需求之“鎖”。

在機關,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300多萬機關干部走出機關,踏進群眾家門,以解決問題為基本取向,在接地氣中聚民氣——

“我們社的路太爛了,一下雨全是稀泥,娃娃上學還要背一雙鞋。”這是中江縣永安鎮豐收村《民生訴求台賬》記錄的內容。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通過自籌資金,村民盼望已久的水泥路建起來。“干部心中有本明白賬,群眾的問題便迎刃而解。”豐收村村支書韓平安感受深刻。類似的生動實踐不斷涌現。江油市將“走基層”中收集到的問題分類分層,並在需要上級單位協調解決的問題后面特地標注一個五角星,建立上下聯動“星級”檔案。

對此,省委及時汲取並升華為“走基層”的農村工作法,要求以鄉鎮、村為單位建立民生訴求、困難群眾和穩定工作“三本台賬”。如今,全省市縣鄉三級,已分層分類建立問題台賬7.6萬本。

在城鎮社區,“雙報到”活動正如火如荼開展。省、市、縣三級,3.2萬個機關黨組織、33萬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架起了黨同群眾的連心橋——

自貢以黨員特長為依托,推出“定制服務”,讓群眾點單,全市1.5萬多名黨員已主動認領800多個為民服務項目。眉山探索建立服務積分管理制度,對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開展志願服務實行量化管理,由社區黨組織和服務對象進行打分。

在藏區,“結對認親”活動熱鬧開展。6萬多名藏區干部與25萬多戶農牧民結對子、認親人。甘孜州按照鄉鎮每名干部聯系10至12戶、縣級機關每名干部職工聯系4至8戶、州級部門每名干部職工聯系2至6戶的要求,與農牧民結對認親不留盲區。“干部與我們結對認親,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成了藏區老百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實踐特色促發展

始終堅持“五個結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將著力點放在服務大局、推動工作上,把落腳點放在加強黨建、固本強基上,用改革發展成果檢驗活動成效

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抓得實、做得深、走得遠。

我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始終堅持“五個結合”,突出實踐特色,著力點放在服務大局、推動工作上,落腳點放在加強黨建、固本強基上,用改革發展成果檢驗活動成效。

把教育實踐活動與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增強貫徹的自覺性相結合,與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相結合,與落實依法治省綱要、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相結合,與深入開展“走基層”活動、抓好民生改善和扶貧攻堅相結合,與抓班子帶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推動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新成效。

——以發展來推動。

今年以來,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省委、省政府先后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經濟形勢任務分析會、縣域經濟工作會、全省上半年經濟運行和民生工作電視電話會等系列會議,研究出台17個專項改革方案,制定促進當前經濟穩增長的16條措施,提出推動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發展8條意見,努力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勢頭。上半年全省GDP增長8.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用黨性來要求。

“打鐵還需自身硬”,省委認真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各級領導班子以整風精神開展活動,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一把手帶頭貫徹民主集中制,黨員干部主動把自己擺進去,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落實從嚴要求、嚴格黨內生活上深化了認識,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展上凝聚了力量。

——靠作風來保障。

以“走基層”活動為實踐載體,通過農村“建台賬”、城市社區“雙報到”、藏區災區“結對認親”等方式,300多萬名機關干部身心並下聽民聲、暢通渠道聚民意、真心幫扶解民憂、著眼長遠惠民生,有了“從文件、材料和匯報中體會不到民意、真心幫扶解民憂、著眼長遠惠民生,有了“從文件、材料和匯報中體會不到的真切感悟”。

全省各級黨組織堅持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與推動實施省委治蜀興川方略、推進災區恢復重建、創新社會管理、推進依法治省、實施民生項目、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及做好本單位中心工作等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

巴中市深入實施以基層服務型組織建設和“六大扶貧工程”為主題的“1+6”黨建扶貧工程,著力解決“扶誰、誰扶、扶什麼”的問題﹔內江市努力打造“法制文化最濃、法治環境最優、法律價值最明、法治成效最佳”的法治內江﹔攀枝花市以做強工業、做美城鄉、做精農業、做大特色旅游業、做優交通、做實民生“六做”為抓手,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人民群眾滿意是核心取向。

黨員干部主動與基層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重點幫助群眾解決上學、看病、就業、安居、飲水、行路、用電、通訊等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問題。去年在“十項民生工程”基礎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項,向衛生、教育等重點民生領域傾斜,今年又新增19件民生實事。百萬安居工程全國率先啟動,大小涼山彝區十項扶貧工程、藏區六大民生工程陸續實施,蘆山地震災區受災特困戶搬進重建新居,“民生為本”的鏗鏘旋律唱響巴蜀大地。

群眾普遍反映,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各級班子隊伍更強了、形象更好了,全省上下呈現出思干奮進、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廣大黨員干部一心為民、干在實處,以優良的作風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奮力推進“兩個跨越”。(記者 周前進 陳鬆 安微 杜蕾 江芸涵)

分享到:
(責編:袁璐、楊麗娜)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