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貴州貴安新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創新基層黨建工作

2014年09月24日08:38  來源:貴州日報

進萬家門 知萬家情 辦萬家事 解萬家憂 結萬家親

架“兩橋”拉近干群關系

8月底,黑夜籠罩大地,雖已凌晨三點,家住貴安新區馬場鎮馬場村的郭德榮沒有睡意。思忖片刻,老郭決定去離家不遠的馬場鎮政府看看。

來到鎮政府大樓,看到值班室亮起的燈光,老郭鬆了一口氣:“負責值班人員仍堅守崗位。”

踏進辦公室,值班人員都明白了:這位特邀的群眾監督員是來‘查崗’了。

半年前,帶著鄉親們上訪的老郭,曾讓鎮裡的干部“頭疼不已”。

隨著馬場鎮開展“干部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把干部當親人”的結“雙親”活動,駐村馬場鎮的挂職干部劉雲東與老郭結了“特殊親”。

回憶“結親”過程,郭德榮直言,“防人之心不可無”,當時對這位“突襲”的鎮干部還是有幾分“警惕”。

馬場鎮要怎麼發展,群眾如何過上好日子……劉雲東借著各種話題三番五次跑去找老郭聊天。一個月的時間過去,老郭和老劉已是兄弟相稱。

“想請你擔任馬場鎮的特邀群眾監督員。”劉雲東說。

“我當群眾監督員,代表的是誰?”老郭問。

“代表的是群眾。”聽到劉雲東的回答,郭德榮點點頭接下了這個活。

作為特邀群眾監督員,老郭幾乎每天都會到鎮政府或各村(居)去走訪查看,

“溝通很重要。我會及時把群眾的一些想法和訴求向上面反映,上面也會認真地對待和解決這些問題。不是遇到問題就一定要採取一些極端的辦法。”當了“群眾監督員”的老郭說。

而這只是貴安新區切實轉變干部作風,解決群眾訴求,搭建干群“連心橋”和“服務橋”,深入推進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折射。

今年1月25日,貴安新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啟動后,新區黨工委根據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迅速研究提出了“以敢想敢試敢為人先,創新創業創出新路”為總載體的“三敢三創”,以開展“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辦萬家事、解萬家憂、結萬家親”“五萬”活動,架設“連心橋”、“服務橋”“兩橋”為抓手,扎實推進活動開展。截至目前,新區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共建立聯系點107個,各級黨員干部共走訪群眾18000多人次,落實民生資金400多萬元,幫助基層和群眾解決困難問題480多個,化解矛盾糾紛150多起。建立新區、鄉鎮、村(居)三級便民利民服務中心(站)91個。

干部沉下去,民情浮上來,辦實事、化民怨,黨群、干群關系“由遠及近”。

“做好群眾工作,往往是從抓住群眾身邊事開始,不僅要有關注,還要有回應。”馬場鎮甘河村駐村干部羅招放對此深有體會。

因為新區開發建設需要,甘河村大部分村戶都面臨征地拆遷,這裡也一度成為全鎮拆遷工作最難開展的“釘子村”。

“群眾有情緒,我們就入戶一個個溝通,一個個交心。設身處地,想其所想,隻要誠心誠意為他們辦實事,就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羅招放所在的工作組在半個月的時間裡集中為群眾解決了60多件關系其切身利益的難題,群眾對這些干部產生了信任,有了信任就能交心,開展工作就更加容易了。

在貴安新區,各級黨員干部身體力行,面對面、心貼心為群眾辦實事、解紛擾、安民心,在干群之間慢慢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為了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一個個村級便民利民服務站的建立,使得窗口服務延伸到村、覆蓋到戶、服務到人,在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服務橋”。

從馬場鎮平寨社區服務中心的辦理業務事項上,記者看到,這個村級小機構不僅可以為群眾代辦養老保險業務、城鄉低保業務、生殖保健服務等業務,還能提供怎樣追索工傷賠償,怎樣進行民事訴訟等咨詢服務。

隨著社保、婦聯、農辦、低保、養老保險、婚育証明等11個相關單位的服務項目入駐該服務中心,平寨周邊8個村2000多名村民都能在家門口享受“一站式”服務。

“代辦員把群眾服務需求收集上來,每天由鎮機關干部上報鎮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或新區有關部門,辦理結束就將代辦結果告知申請人。”據馬場鎮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代辦事項件件有記錄、事事有答復,村裡還建立了接待檔案。

目前,貴安新區建立了新區、鄉鎮、村(居)三級便民利民服務中心91個,服務群眾的觸角已經延伸廣大村民家門口。

讀、看、聽、談、寫、評 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

“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生活條件,比起電影中的主人公菊美,我們都要優越很多,但是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與菊美相比相差太大。”

在貴安新區活動辦指導開展村級專題組織生活的培訓會上,看完影片《天上的菊美》后,黨武鄉翁崗村副支書李錦華告訴記者,對於農村干部而言,觀看影片中的先進典型和榜樣而帶來的教育、鞭策和引導更加直接和有效。

而“看”,只是新區創造性指導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的舉措之一。

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是保証教育實踐活動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從上至下扎實開展的關鍵環節。

“村一級的情況不同於縣、鄉,組織生活會自然也不能照抄照搬縣、鄉兩級民主生活會。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引導,就會出現因理解不深、不透而導致村一級教育實踐活動無法有效開展。”

新區政治部主任吳雁俊告訴記者,考慮農村基層黨員干部實際,新區創造性地提出了讀、看、聽、談、寫、評“六字”,指導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有序開展,確保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不走偏”、“不降格”。

就像一本簡單易懂的“操作手冊”, 讀、看、聽、談、寫、評六個字為村裡制定了如何開展村級專題組織生活的“藍本”,一下子讓村“兩委”黨員干部開了竅。

“讀”,加強理論學習,解決認識問題。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新區各級教育實踐活動會議、文件中的重要精神和要求,村“兩委”會前集中組織黨員開展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為開好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打好思想基礎。

“看”,借助“生動教材”更直觀地“觸動”農村廣大黨員干部思想認識。為了推進新區各村(居)黨組織開好專題組織生活會,以鄉鎮為單位組織各村黨支部黨員干部集中觀看《焦裕祿》、《楊善洲》、《天上的菊美》等影片和《文朝榮》等先進人物事跡,以先輩先進為“鏡”,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先進、查不足,弘揚優良作風,解決“觀以致用”。

“聽”,暢通信息渠道,找准問題。村級專題組織生活會召開前,新區村(居)黨組織不僅要召開村支兩委、黨員代表和群眾代表“三場”座談會,還要通過開展“五萬”、搭建“兩座橋”、“千名干部進農家”等活動,將征求意見表發放到每家每戶,面對面、背靠背,多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征求意見和建議,查找存在的不足。

“談”,反復溝通,達成共識。新區要求村(居)黨組織堅持村黨支部書記與支部委員、村黨支部書記與黨員、支部委員之間,黨員之間“四必談”,對困難黨員、年老體弱黨員“上門談”,對青年黨員“主動談”,對外出流動黨員“電話談”、“上網談”等形式,真誠交流,把問題談深、把根源說透、把思想打通、把心結解開,把矛盾化解在會外、問題解決在會前。

“寫”,深入剖析挖根源。找出問題還要剖析起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新區活動辦提出,為了“畫准像”,村黨組織和書記必須圍繞征求意見、交心談心的情況,對照軟弱渙散、服務群眾意識和能力不足以及工作中不願抓、不敢抓、抓不到位等問題撰寫對照檢查材料,針對“四風”問題進行梳理並整改,以條款式列出問題,報鄉鎮黨委書記進行審核后向群眾公示。

“評”,自省自勵,立說立行抓整改。新區要求基層黨員干部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評議是“一劑良藥”克服“怕”的思想、避免“繞”的現象、防止“空”的問題,抓住要害、揭短亮丑。並通過認真開展民主評議,將評議情況匯總上報鄉鎮黨組織,追著問題走,帶著問題思考,對准問題著力。

有沒有在新區開發建設過程中支持、參與、縱容違法建筑﹔有沒有在落實黨的利民惠民政策時縮水走樣、優親厚友﹔有沒有在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吃拿卡要﹔有沒有借喬遷,子女升學、入伍,婚喪嫁娶等,大操大辦酒席,聚眾賭博等違法違紀行為﹔有沒有參與、支持、組織非法上訪等行為……

重“實戰”、重實效,避免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對基層黨員干部擺“大道理”, 圍繞“六個查一查”、“八個照一照”、“四個剖一剖”的要求,新區黨工委在村級群眾路選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了結合“五個有沒有”進行對照檢查。

以小見大。簡單的“六個字”,加深了農村最基層的黨員干部對教育實踐活動的認識。(孫曉蓉 羅宇 李薛霏 諶思宇)

分享到:
(責編:張玉、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