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群眾路線基層行

追憶鮑振平:一生為民的好支書

2014年05月26日10:11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鮑振平生前工作照。

  想讓村民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老鮑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人?老伴朱月華說他:“醬油瓶倒在地上都不會扶一把,家裡事不問,盡忙些村裡事”。兒子也常挖苦他:“才當多大的官啊,把你忙得連孫女都沒時間看?”村干部有時也因為老鮑的工作嚴格而私下發牢騷……

  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不理解:老鮑為何要如此這般拼命工作?“他是窮怕了,看不慣村裡人受苦,一心想讓村裡人過上城裡人的生活。”與老鮑一起生活30多年的妻子朱月華很懂他的心思。

  鮑振平兄弟姊妹四個,他是老大,1954年出生。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然災害時期,皖北遭遇大旱,家家食不果腹、衣不遮體。

  那幾年,鮑振平一家8口人擠在兩間泥巴房子裡,下雨天屋頂漏水,冬天下雪漏風。沒有床,兄弟姊妹們就縮成一團,擠在灶台邊取暖。

  16歲那年,為了養家糊口,已考上高中的鮑振平不得不輟學,體弱年少的鮑振平拉著板車趕到100多公裡外的河南虞縣拉煤販賣。兒時的窮苦生活給鮑振平留下了太深的記憶,以致長大后,他發誓要改變窮鄉村的面貌。

  22歲那年,作為村裡少有的文化人,鮑振平被推舉為鮑庄大隊青年書記,此后擔任鮑庄村大隊副書記、書記。2006年,鮑庄村等幾個村合並成立了朱庄行政村,鮑振平擔任副書記,2011年,他全票當選朱庄行政村黨總支書記。

  “他年輕時干過磚廠、養過鵝、種過蔬菜大棚等,幾乎農村能干的,他都嘗試了。”在老伴朱月華眼裡,老鮑是一位精明能干的人,正因為這份能干,他們家成為村裡首個致富成功的家庭。

  致富后,老鮑沒有忘本。幾十年來,他一直帶領村民探索致富之路。朱庄村位於皖西北,有10個自然庄、5760口人。該村是阜陽1745個行政村的縮影:這裡人多地少,僅有的農田被切割成分散的豆腐塊,大型機械在這裡無法機動﹔村庄遠離公路和集市,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以致全村無一家像樣的加工企業﹔隨著大批青壯年的外出打工,村裡大片土地面臨無人可種的尷尬境地……

  作為一名村支書,鮑振平深知“群眾怨的,就是他要改變的,群眾盼的,就是他要干的”。為了讓村民過上城市般的生活,沒有路,他借錢墊資修路﹔農村電壓低,他前后數十次不厭其煩地跑到市供電部門爭取農電項目﹔發展農業缺技術,他就抱病前往山東拜師學藝引進雞腿菇種植技術,成立專業合作社……

  “說了算,定了干,再大的困難都不變”這是鮑振平對村裡人的承諾,為了兌現諾言,他把最后的生命都奉獻給了這塊土地。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當時仍吃商品糧的時代,鮑振平曾有好幾次回縣城工作、生活的機會,但鄉土情結讓他放棄了無數人羨慕的機會。

  他有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后都去了深圳發展,並開了自己的公司。兒子幾次打電話邀請父母去深圳看孫女,享清福,可老鮑總有干不完的活,一直不肯去常住,直到重病在身,需要動手術他離開朱庄村去深圳。

分享到:
(責編:喬業瓊、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