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方法途徑
因地制宜 分類建設
天津市委黨校課題組:我們黨有8500多萬名黨員,廣泛分布在420萬個基層黨組織中,各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可謂千差萬別、互不相同。就基層黨組織而言,機關事業單位不同於“兩新”組織與企業,城市不同於農村﹔就黨員而言,不同的年齡層次、從業方式、教育背景、成長經歷和能力素質,使得黨員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更為重要的是,每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面對的群眾訴求也不同。因此,要想把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這一總體要求和根本目標落到實處,必須從不同行業系統、不同層面類型、不同城鄉地域的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實際出發,把握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以及機關事業單位等基層黨組織各自的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搞好分類建設,既要體現服務意識牢、服務能力強、服務內容廣、服務方式多、服務制度全、服務效率高、服務質量好的總體要求,又要設計出符合各自實際的具體服務要求和標准,形成可操作性強的“服務型”行為准則。在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過程中,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求齊頭並進,不搞一刀切,注重發揮典型的帶動作用,突出重點的同時做到整體推進。
構建服務網絡 創建服務載體
黑龍江省委組織部、省黨建研究會、佳木斯市委組織部、雞西市委組織部課題組:新形勢下,要不斷適應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變化和需求,推動黨組織向新的空間和領域拓展。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拓展。加大在園區、商圈、外來人口集聚區等特定區域組建黨組織工作力度,大力推進非公企業黨組織和社會組織等新興領域黨的組織覆蓋。由單一領域向多維領域拓展。加大城鄉共建、場縣共建、黨群共建等力度,大力優化黨建資源配置。由實體領域向網絡領域拓展。依托互聯網優勢,探索運用手機、網絡等現代技術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凸顯傳統黨建服務手段無法發揮的作用。
服務載體反映和體現了服務的主旨和導向,要特別注重場所載體的建設和載體活動設置的實效性。拓展服務場所載體。全面深化以黨員服務中心為重點的陣地建設,搭建服務內容多元、資源有效整合的服務平台。豐富活動載體。深化黨員責任區、黨員致富聯合體等服務方式載體,打造“黨員十五分鐘服務圈”等載體品牌項目,發揮黨員在服務群眾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分類指導實施載體。針對農村、城市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不同領域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實際,重點圍繞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城市和諧發展、改進機關作風、提高企業效益、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等,開展不同類型的服務載體創建,讓群眾見到實效。
優化完善服務體系 深化區域化黨建工作
山東煙台市委組織部課題組: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著力優化完善服務體系。在農村,重點依托農民專業協會、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設置產業型黨組織,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社區黨建,加大村村、村居、村企聯建黨組織力度。在城市社區,適應城市網格化管理和居民個性化需求,重點依托市場、街巷、樓宇等設置黨組織,縮短服務半徑。在“兩新”組織,遵循經濟規律,推進“兼合式”黨組織建設步伐,深化“建組織、擴覆蓋”活動,夯實組織基礎。深化區域化黨建工作模式,確保載體長效性、服務常態化。整合黨務、行政、群團、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推行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黨員共管、活動共辦、事務共商。整合機關黨組織資源。理順條塊分割,實現條塊結合,避免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在人才、組織、陣地等方面的重復建設與資源閑置浪費等現象,發揮最大整合效應。整合其他領域黨組織資源。統籌抓好農村、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領域黨組織互促共建,實現人力、物力、智力等資源優化組合。整合社會資源。改變單純依靠行政性手段進行的具體式服務,推動政府向社會購買公共服務,嘗試與社會福利、慈善機構、志願者隊伍等合作,增強公共服務合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