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黃鶯:群眾路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黃 鶯

2014年02月11日15:31  來源:廣西日報

群眾路線理論源自於中國傳統的民本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群眾觀。中國共產黨在偉大的革命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這一外來的理論嫁接到本土的進程中勝利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群眾路線的理論成果。在群眾路線理論的指引下,我們黨由小變大,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今天,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

群眾路線卓越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成效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轉變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條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既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又是黨的根本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更是黨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始終把人民群眾翻身解放作為革命的目標,在革命理念和工作方法上,始終採取發動群眾、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教育群眾等工作方法,成功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革命戰爭時期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建立和堅持維護、保証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根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盡管經濟發展探索中遇到了曲折,但黨群關系依然得到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時期的30多年,我們黨領導各族人民取得舉世公認的輝煌成績。如果沒有人民群眾支持,就不可能取得改革開放的成功。特別是工人、農民的支持對改革成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由黨的性質與宗旨所決定的。我們黨正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諸如全部免除農業稅、實現中小學義務教育、實現農村合作醫療、社會保障體系等關系民生的系列重大決策和措施。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靠的是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同時,黨的群眾路線理論也伴隨著黨所處的歷史方位變化而不斷發展。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