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觀
馬克思主義政黨觀的內核表明,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最能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政黨是聯結民眾控制政權的工具,也是組織群眾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共產黨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全部活動中,無論是向反動統治階級的奪權斗爭,還是執掌政權后的建設工作,不僅要以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為惟一宗旨,而且要充分信任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始終成為千百萬人民群眾實現自己利益的工具。
在歷史長河中,人民群眾是永恆的,共產黨只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實現自己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由此從四個方面奠定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一是工具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利益,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作為人民工具的根本屬性﹔二是黨既然是人民群眾的工具,那麼黨就沒有超乎人民群眾之上的權力,沒有向人民群眾實行恩賜、包辦強迫命令的權力,沒有在人民群眾頭上稱王稱霸的權力﹔三是人民可以選擇自己的工具,如果人民對自己的工具不滿意,那麼,就可能拋棄這個工具﹔四是其領導和執政也是靠工具來實現的。所以,黨應該是、也隻能是人民群眾的引導者和向導。這種引導者和向導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主要就是組織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
共產黨作為人民群眾工具這個性質的明確,對於今天黨的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具有根本性的意義。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旨在通過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實踐活動,對黨員領導干部進行一次全面的系統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政黨觀教育,牢固樹立群眾觀、工具觀,以整頓“四風”開局引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統一思想和行動。
(作者單位:自治區黨委黨史研究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