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理論詮釋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人民性,主要是指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包括人民群眾的權益、地位、呼聲、訴求及主導的價值取向。共產黨的黨性,就是在人民性的基礎上,體現共產黨人特殊品質的基本屬性。黨性的核心內容,就是努力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內在本質,是工人階級政黨制定理論、路線、政策並付諸行動的根本要求。黨性同人民性的內在一致性,是由黨的階級性質和政治立場決定的,是由黨的政治地位和歷史使命決定的,是由黨的根本宗旨和政治路線決定的,也是由人民的意志和願望決定的。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除此之外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群眾的立場就是黨的立場,就是黨的政策的立場,除此之外黨沒有需要堅持的其他立場。人民群眾對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黨的歷史使命和執政活動的明確目標。從根本上說,站在黨的立場上就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堅持黨性也就是堅持人民性。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條件下,黨性與人民性是一致的。黨性寓於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人民性是黨性的體現,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基本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領導工作中的創造性運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生命線。這一理論很好的詮釋了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堅持和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這是共產黨人永久的情懷,更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一個最強烈的意志表達。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