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努力取得深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成果
能否形成深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成果,是衡量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准。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形成了許多管黨治黨和黨的作風建設的新認識、新經驗、新啟示,這些都需要認真總結提煉,歸納升華,形成理論成果。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優勢、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其中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同志鮮明地提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他還指出,“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些重要論述,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要從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深入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新內涵,不斷升華理論認識。
充分認識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新要求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黨必須團結帶領人民長期艱苦奮斗,這對我們貫徹群眾路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如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把握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和訴求,化解矛盾沖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把保障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如何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事業觀、政績觀,始終保持謙虛謹慎、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等等。這些問題不僅要在理論上回答,更要在實踐中回答。我們要在總結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深刻認識新形勢新任務對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的新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和貫徹群眾路線的各項工作。
深入研究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著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的考驗,黨內存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社會矛盾呈現的新特點,廣大群眾需要和訴求的多樣化,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新挑戰。而一些中青年干部缺少基層工作經驗和與群眾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經歷,缺乏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還要看到,徹底清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需要作出長期艱苦的努力。把集中進行教育實踐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經常性工作,使好作風成為黨員、干部的行為習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要緊密聯系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實際,深入思考和研究這些重要課題,認清現實,把握規律,從戰略上、思路上、對策上形成新的認識,以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回應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