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建橋,他眼裡容不得半點沙
“陽光真好,尤其從隧洞中出來。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付出,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生命的付出。”
——蘭輝微博
陳邦清開始給蘭輝開車,還是2010年7月的事。
那時候,蘭輝已經是分管交通、安全、檔案等工作的副縣長。災后重建,正是最緊張的時期。
地震之后的北川,90%以上的道路、橋梁被毀,20個鄉鎮的交通全部癱瘓,262個村道路中斷。重新規劃的都開路、馬桃路、302省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震后打通的擂禹路,是新老縣城通往關內12個鄉的唯一通道,最低海拔600多米,最高海拔2000多米,山裡地質變化頻繁,氣候變化大,老百姓的出行天天都是難題。
哪裡有難題,哪裡就有蘭輝的身影。
山裡下雨道路塌方,他就帶著隊伍穿著雨衣雨靴進山指揮搶險﹔高山道路冰凍積雪,他就親自上陣撒鹽、推車、鋪棕墊﹔哪個路段提出要工程變更,他就帶著交通、安監、發改、財政等幾個部門到現場辦公……
2011年的一天,山洪暴發,100多名修路工人被困在山裡,沒有食物和飲用水,他帶著人坐上沖鋒艇就往堰塞湖裡去。他一米七的個頭,體重不到60公斤,在波濤洶涌的湖中央,越發顯得瘦弱。
瓢潑大雨裡,金曉寧將雙手攏成擴音筒:“蘭縣,太危險了,您回去吧!”他用手抹一把眼鏡上的雨水,沖鋒艇繼續往前。一個大浪過來,水流漫至腰際,更大的石塊被裹挾著橫沖直撞翻滾過來。“蘭縣,太危險了,您回去吧!”身邊的人都沖他大喊。他用手抹一把眼鏡上的雨水,什麼也不說。直到沖鋒艇也罷工了,隻好撤回去,打電話協調山裡的警務服務站解決問題。
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有人勸他:“蘭縣,有的事情讓分管部門的同志解決就是了嘛?”蘭輝說:“我是分管副縣長,很多事有我在,要好協調些。”
在“拼命三郎”身邊工作,有人有怨言是難免的,但陳邦清沒有,他的裡程表上已經累計了24萬多公裡,平均每天200多公裡,相當於每個月要把北川跑3遍以上。跟著蘭輝,北川的大小道路,沒有他沒走過的。當地人管蘭輝叫“車輪子縣長”,他樂得成為這個車輪子“司長”。
交通安全工作急難險重,但交給蘭輝,縣委書記劉少敏一萬個放心。“蘭輝是個特別有責任心、特別細心的人,沒有人比他更能擔得起這份工作。”
在北川修路建橋的施工方都知道,想在蘭輝眼皮底下蒙混過關,絕對不可能。起初,還有人以為,這個中文專業出身的領導,對工程專業不會有太多了解,犯幾次“事兒”之后才知道,這個戴著深度眼鏡、身板單薄的人,根本不是想象中的文弱書生,他眼裡容不得半點沙。
蘭輝的車上隨時放著一個十字鎬,走到哪裡,他的檢查工作就進行到哪裡。
2010年的一天,蘭輝途經正在施工的小曲路,發現路面明顯有問題,就讓車停下來。他把施工方代表叫來問話:“這個水泥面厚度是不是按設計標准施工的?”施工方笑臉相迎,支支吾吾,想搪塞過關。蘭輝轉身從后備箱取出十字鎬,使勁在路面上鑿出幾個洞,又掏出隨身帶的卷尺,彎下身測量水泥面的厚度。誰能想到一個分管縣長身上帶的家什這麼齊全?施工方驚得一個字也不敢言語。
陳邦清說,自打為蘭輝開車,車上就備著《公路建設技術標准和施工規范》和縣裡編的《鄉村道路建設手冊》。這兩本書,蘭輝走到哪翻到哪,已經被他翻得卷了邊兒。“他清楚自己是個門外漢,心頭著急,一天到黑都在補課,看哪個敢蒙他!”
施工方找他通融也是常有的事。找他沒用,就找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張祿海。“小張呀,你在蘭縣身邊的時間多,幫我們說說好話嘛。”張祿海也知道蘭輝的脾氣,每次都回絕道:“蘭縣決定的事哪個改得了?你們還是回去把路修好吧。”
陳邦清有時候勸他:“領導嘞,這麼干下去好得罪人喲!”
蘭輝卻說:“山區修路不容易,一條路要用好多年。今天我不得罪人,今后大家可能都要成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