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群眾路線大講堂

實錄: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曲青山談"群眾路線重大意義"

2013年07月26日16:2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下面我講第二個大問題。從歷史上看,群眾路線對我們黨的極端重要性。回顧我們黨的歷史,我們黨成立以來90多年了,歷史的事實表明,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執行得好,黨群關系密切,我們的事業就發展、就前進。什麼時候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執行得不好,黨群關系受到損害,我們的事業就停滯、就遭受挫折。這裡我想講一下,90年來,我們這個黨的歷史分三個時期、三個階段。我們把它濃縮、概括,現在我們宣傳上,你們經常在用革命、建設、改革六個字,別看這六個字,實際上代表了我們黨的歷史90多年的三個時期和階段。

第一個時期和階段,即革命,指的是從我們黨1921年成立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我們通常說的三個30年中的第一個30年,實際上是28年。第二個時期和階段,即建設,指的是我們黨從1949年到1978年,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是我們講的第二個30年,實際上是29年。第三個30年,實際上到今年已經35年了,就是1978年以來到歷史,我們用兩個字表述就是改革。所以,革命、建設、改革,這六個字講了我們黨90多年的歷程。在這90多年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黨取得的每一項勝利、每一個成就,是人民群眾支持的結果。我們黨遭受挫折,出現失誤,能夠糾正失誤,我們奮起后繼續前進,又是人民群眾支持的結果。我們首先得出這個結論,因為這個結論是從歷史上得出來的。下面我就講一些具體的歷史事實。

比如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我們打得那麼好,那麼順利,時間的進程是加快了,比我們預想的加快了,我們用一句話說,蔣介石800萬軍隊,我們是以摧枯拉朽之勢,秋風掃落葉一樣一下子很快橫掃了他幾百萬軍隊,為什麼?它的秘密、它的秘訣就在於我們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持。鄧小平曾經打完淮海戰役以后,自豪地說了這樣一段話,他說三年解放戰爭打勝了,不是靠別的,正是靠長期的群眾工作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實現的。我就講一講全面內戰爆發時候的情況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當時全面內戰爆發的時候,國民黨軍是200萬人,他們用於進攻解放區的160萬人,裝備先進,而人民解放軍總兵力是127萬人,裝備很差,基本上得不到外援。胡宗南的部隊進攻陝北的時候,他投入了25萬人,陝北當時留下來的部隊加上地方的民兵,加起來就是兩萬人,當時大家知道,為了便於工作和指揮作戰,中央分成前委、工委和后委,前委就是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黨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機關轉戰陝北。毛澤東提出一個想法,他說隻要我們的黨中央、我們的解放軍的總部不離開陝北,就能在戰略上牽制敵人。他隨行的部隊有多少人呢?隻有四個連,但是,我們由於有人民群眾的支持,西北野戰軍在撤離延安45天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馬河、蟠龍三戰三捷,殲滅敵人兩萬多人,為什麼這麼少的部隊我們還能打勝仗?實際上我看了很多材料以后,就是說,敵人進攻陝北的時候是瞎子,是聾子,我們是順風耳、千裡眼,敵人一動,我們馬上知道他們的信息,所以這三戰三捷打得非常漂亮。當時在攻打陝北佳縣的時候,由於極度的缺糧,毛澤東把佳縣的縣長叫來,說你能不能想辦法籌集部隊三天的糧食,這個縣長就說想辦法,發動群眾。第一天把全縣所有堅壁清野的糧食挖出來、拿出來,供部隊吃,解決了一天。第二天就把還長在地裡的青苞米和谷子收割了,又解決了部隊的吃糧,吃了第二天。第三天就把全縣所有的山羊和毛驢都宰了,解決了部隊的三天吃糧。以至於這個縣在以后很長時間裡看不到毛驢,看不到山羊。后來彭德懷很感慨地說了一句話,他說,“人民恩重如山啊!”。

淮海戰役,大家知道,也打得非常漂亮。淮海戰役結束以后,陳毅曾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據統計,當時淮海戰役動員了支前民工220萬人,用了大小車輛40萬輛,主要是老百姓的小推車,這個小推車,你們年輕的同志沒見過,我見過,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河北農村裡都有,就是有一個帶子套在脖子上,然后推著一個獨輪車,兩邊放東西,一般你沒有這個技術和體力把它掌控不了。40萬輛車,有人做了一個計算,說如果首尾相連,進行兩路縱隊的排列,可以從南京排到北京。有一個電影故事片名字叫《車輪滾滾》,反映的就是群眾支前的這個歷史事情。

在河北平山縣曾經流傳著一個老百姓傳唱的民謠,支前的民謠,這個支前的民謠,我認為就是對這一結論的生動詮釋,這個民謠唱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衣,最后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親骨肉送他上戰場。后來我也看到,在山東沂蒙老區也有這麼一個支前民謠,老百姓也唱,歌詞和它有點不一樣。沂蒙老區的歌謠是:“最后一把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親骨肉含淚送他上戰場”。就是說,老百姓把他所有的東西,吃的穿的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甚至他最后一個親骨肉,含淚送他上戰場。你說這個解放戰爭,人民這樣支持我們的軍隊,我們的軍隊還能不打勝仗嗎?據有關材料說,當時山東沂蒙老區的人口是420萬人,參軍和支前的人是140萬人,犧牲在戰場上的人就有3萬多人。后來毛澤東在總結中國革命成功經驗的時候,他特別強調,他說:“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他說:“共產黨的路線,就是人民的路線。”對我們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這種血肉聯系,國民黨是學不會的,也是做不到的。我看到一個材料講,1945年,我們黨的七大開了以后,通過了七大黨章。后來國民黨蔣介石也關注我們黨開的這個會和通過的文件,蔣介石把我們的這個黨章看了,他對黨章中黨員與群眾、上級與下級這兩節特別感興趣,他說這兩節寫得太好了。后來他就在他的日記中寫到,他說:“讀了以后受益匪淺,本黨要奮起直追,否則消亡無日”。蔣介石也看到了,國民黨和共產黨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就在於與群眾的關系上。

再比如,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從挫折中的兩次奮起也能說明這個問題。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我們面臨著極大的風險,毛澤東在七大預備會上講話時候講到,第一次大革命的七年當中,黨員的最高數字不超過6萬人,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毛澤東的文章,你們要讀的話會發現,他很生動、很有趣,用很多的典故來說明問題。他說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摔在地上,摔爛了很多,但都沒有打爛,又撿起來,孵小雞。1934年,中央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我們面臨著嚴重的困難,黨員從30多萬人減少到3萬人,有組織的黨員大概就是2萬5千人,但是我們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克服困難,糾正失誤,備嘗艱辛,英勇奮斗,很快又開創了土地革命戰爭的大好局面,很快又結束了長征,北上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黨的群眾路線對我們黨的極端重要性,這是歷史,歷史告訴我們的。毛澤東有幾句話,我認為講得非常好。他說讀史是智慧的事,因為歷史會告訴你很多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講歷史才能說服人,看歷史就能看清前途。發展過來以后,你要往哪走,你把歷史看一看,它會昭示你一個前進的未來。

分享到:
(責編:方蕊娟、謝磊)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