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群眾路線大家談》·著作精選

李君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群眾工作傳統

2013年07月04日15:23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李君如,出生於上海市,祖籍浙江寧波。畢業於上海師范大學政史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僑聯主席。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院院長。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曾任中宣部理論局副局長、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國改革開放論壇副理事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權理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會長。著有《鄧小平的“治國論”》等數百篇論文,著有《觀念更新論》等幾十部著作,其中由《毛澤東與近代中國》、《毛澤東與當代中國》、《毛澤東與毛澤東后的當代中國》組成的“毛澤東研究三部曲”獲第11屆中國圖書獎。第二屆中國“發展百人獎”獲得者。2008年,榮獲聯合國“艾滋病防治特殊貢獻獎”和澳大利亞金袋鼠獎。

作者感想:

我在《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第1期發表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群眾工作傳統》,是我在2011年提交給一個學術研討會的一篇論文。這篇文章寫作的動因,是因為胡錦濤總書記在2010年10月召開的專題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上,出人意料地講了“群眾工作”問題。我感到十分重要,因為多年來我一直堅持在群眾中進行社會調研,知道群眾對這方面的工作有很多不滿,總書記的講話很有針對性﹔與此同時,我也注意到,今天的群眾工作遇到了許多過去沒有遇到過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這篇文章不僅研究了毛澤東的群眾工作理論和黨在這方面的歷史經驗,而且研究了今天的問題,並提出了今天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一些建議。論文提交給研討會后作了大會發言,獲得廣泛好評,才決定公開發表。文章發表后,多家媒體轉載。今天重讀此文,感到對於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依然有點用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毛澤東在反對教條主義的時候,從理論學習和研究層面提出的科學思想。由於馬克思主義具有實踐性的品格和制度追求的特點,在毛澤東倡導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總是從理論、實踐和制度三個層面進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因此,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一種理論形態的馬克思主義,而且是實踐形態和制度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黨的群眾工作傳統,包括了群眾工作理論、群眾工作實踐和群眾工作制度三種形態。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日子裡,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我們也應該從理論、實踐和制度三個方面學習黨的群眾工作傳統,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

一、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工作理論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重視群眾工作是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唯物主義歷史觀對黨的要求,是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對黨的工作的要求。

應該講,群眾工作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任何政黨都有一個黨群關系,都要做群眾工作。但是,資產階級政黨做群眾工作是為了爭取群眾的選票,是為了他們一黨一派的私利。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大眾而不是為自己一黨一派謀利益,因此,中國共產黨做群眾工作是為了更好地實現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的這一根本特點決定了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必須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

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工作理論和實踐又有自己的創造。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群眾工作傳統。

首先,中國共產黨面對的群眾,不僅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強調的工人群眾和他們在講到爭取農民參加革命時所指的農民群眾,而是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其次,由於中國共產黨面對的群眾具有廣泛性的特點,黨的群眾工作特別強調要深入基層、深入實踐、深入群眾,一方面要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群眾需求,另一方面要拜群眾為師,總結群眾經驗,形成滿足群眾要求的方針政策。

再次,由於中國共產黨面對的群眾具有利益多樣性的特點,黨的群眾工作特別強調要制定正確的政策並注意保持政策的嚴肅性和連續性,強調要統籌兼顧各個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最后,由於中國共產黨面對的群眾具有先進、中間和落后等層次性特點,黨的群眾工作特別強調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育和引導群眾,把群眾緊密地團結在我們黨的周圍。

所以,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不僅強調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而且強調要組織群眾、教育群眾。一方面,群眾工作是讓黨的主張為最大多數人民群眾理解和接受的橋梁﹔另一方面,群眾工作也是黨了解人民群眾心聲、總結人民群眾經驗並用以創新黨的理論、改進黨的工作的橋梁。群眾工作在黨的工作中,一頭連著黨,一頭連著群眾,是黨與群眾之間相互聯系的橋梁。

考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在創建時期就把群眾工作作為自己的基礎性工作﹔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特別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已經形成了系統的群眾工作理論和方法。全國解放后,這一理論和方法獲得了新的發展。

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黨的群眾工作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毛澤東強調,群眾觀點是群眾工作的思想基礎。在少數英雄人物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始終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黨的領導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上,毛澤東歷來反對所謂的“恩賜” 觀點,主張讓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同時,毛澤東也反對群眾問題上的“自發” 觀點,主張要用正確的思想教育群眾。因此,中國共產黨在工作中始終把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放手發動群眾,對黨負責與對人民群眾負責相一致,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作為黨的各項工作的根本觀點。黨的群眾工作就是建立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之上的。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完全可以說,群眾工作理論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的應用和展開。

第二,毛澤東強調,群眾立場是群眾工作的政治基礎。在領導革命的漫長實踐中,在怎麼樣對待農民運動、怎麼樣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等一系列復雜問題上,毛澤東都始終堅持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始終站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始終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群眾工作理論,是立足於人民群眾的理論,是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理論,是以人民群眾的實踐為判斷是非標准的理論。

第三,毛澤東強調,群眾路線是群眾工作的工作路線。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同辯証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有機地統一起來,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的群眾路線。這就是毛澤東所說的:“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 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與此同時,毛澤東強調,要讓黨的政策為廣大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是一項馬克思主義的領導藝術。因此在貫徹這一根本工作路線的時候,毛澤東還大力提倡調查研究、蹲點、抓典型、抓兩頭帶中間、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領導和群眾相結合、總結經驗等群眾工作的方法。這樣,就使得群眾工作成為既有理論又有可操作的程序和方法的科學理論。

第四,毛澤東強調,群眾利益是群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堅持群眾觀點、群眾立場、群眾路線,歸根到底,就是要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都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我們,要使人民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這就要求我們,經過艱苦奮斗以后,要給人民群眾以看得見的實惠。

第五,毛澤東強調,教育引導群眾也是關心和保護群眾。由於群眾是由先進的、中間的、落后的各種各樣的人組成的,在堅持群眾觀點、實行群眾路線的時候,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對群眾的教育和引導。比如,我們歷來提倡關心群眾生活,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痒的官僚主義,同時我們又歷來提倡艱苦奮斗,反對把個人物質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在一些涉及各方面利益的重大政策問題上,更要對各方面的群眾進行教育和引導。隻有這樣把相信群眾與教育群眾、依靠群眾與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護群眾。這是我們黨在一個農民和小資產階級成分佔大多數的國度裡,能夠團結各個階級和階層的人民群眾、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

我們注意到,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形成黨的群眾工作理論時,不僅闡述了群眾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而且指出了在群眾工作問題上的種種必須注意和克服的錯誤觀點、錯誤做法。

一是要反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早在中央蘇區時期,毛澤東就提出要反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這兩種在群眾工作中出現的、同群眾觀點根本對立的“主義”。在1934年1月27日發表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指出: “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麼,什麼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 他分析說,官僚主義表現為對群眾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的“怠工”﹔命令主義表現為用強迫命令的辦法去執行蘇維埃工作,表面上“不怠工”,結果是群眾反感,使政府失去信用。命令主義實際上是官僚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但在群眾工作中經常出現,影響很壞。1946年4月11日,毛澤東在為黨中央起草的《糾正群眾工作中錯誤的幾個問題》中,明確指出:“命令主義,表面上是在積極發動群眾,實際上是用少數人包辦及強迫群眾服從的辦法,代替群眾自覺的與有組織的斗爭,即用非群眾路線代替群眾路線”。但是,這種作風十分頑固,在全國解放后依然存在。黨中央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大張旗鼓地開展的“三反” 運動,就包括了反對官僚主義的任務。1953年1月5日,黨中央還向各地轉發了山東報中央的《關於反對官僚主義、反對命令主義、反對違法亂紀的意見的報告》,毛澤東在為中央起草的轉發通知中說: “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在我們黨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個大問題,就是在一個很長的時期內還將是一個大問題。” 在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悠久的封建專制主義影響的國家,要做好群眾工作,必須像毛澤東提醒的那樣,十分警惕並堅持不懈地反對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

二是要反對尾巴主義和民粹主義。在黨的群眾工作中,與命令主義相對應的另一種錯誤是尾巴主義。在毛澤東的著作中,有兩種尾巴主義,一種是在對革命形勢的估量和戰略制定上,同“左” 傾冒險主義的“急性病” 相對應的右傾“慢性病” 的尾巴主義,指的是領導落后於群眾的尾巴主義﹔另一種是在群眾工作中,同強迫群眾的命令主義相對應的遷就群眾的尾巴主義。這兩種尾巴主義,共同的特點是放棄了或否定了黨對群眾的領導。毛澤東在1948年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 傾錯誤時,明確地說過: “在領導者和群眾的關系問題上,關於既反對命令主義、又反對尾巴主義的宣傳,有些地區是注意了﹔但在許多地區卻錯誤地強調所謂‘群眾要怎樣辦就怎樣辦’,遷就群眾中的錯誤意見。甚至對於並非群眾的、而只是少數人的錯誤意見,也無批判地接受。否定了黨的領導作用,助長了尾巴主義。” 這種尾巴主義,在當時的具體政治表現形式是民粹主義。這就是毛澤東深刻地指出的:“現在農村中流行的一種破壞工商業、在分配土地問題上主張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是一種農業社會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的性質是反動的、落后的,倒退的。我們必須批判這種思想。” 這裡所說的“農業社會主義思想”,就是毛澤東多次提醒大家注意的民粹主義。當年新華社在“關於農業社會主義的問答” 中也是這樣解釋的。因此,毛澤東反對籠統地提“群眾要怎麼辦就怎麼辦” 的口號,認為應當是“凡屬人民群眾的正確的意見,黨必須依據情況,領導群眾,予以實現﹔而對於人民群眾中發生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群眾,予以改正。”

所以,繼承和弘揚黨的群眾工作傳統,在實踐中一定要完整准確地理解黨的群眾工作理論,注意反對官僚主義、命令主義和尾巴主義、民粹主義以及其他各種違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錯誤做法和錯誤情緒。

完全可以這樣說,毛澤東的群眾工作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我們今天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的群眾工作,必須認真學好毛澤東的群眾工作理論。

分享到:
(責編:萬鵬、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