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要闻要论>>理论分析

王兆宪: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应注重载体建设

——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讲话精神的思考

2014年02月17日09: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月20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市县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和基层单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其不良作风更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必须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习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直截了当地指明了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目标和任务,注重解决问题,紧贴基层实际,是各级党组织下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和现象的发生?就是要着力在载体建设上下功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村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降低了,干部怕见群众、脱离群众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基层干部没事干、不会干的问题也就相应地暴露出来了,成为我们新时期必须面对和破解的课题。在这一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十分必要和紧迫,但更应该重视载体建设,通过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载体,让基层干部工作有方向、联系有渠道、服务有平台,进而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加快发展和致富的道路上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针对这一课题,十八大召开之后,龙江县就致力于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广泛深入调研,集中干部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构建并实施了“1+3”群众工作法,即:构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一个平台——群众之家,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机制——民情下访、民事代理和民生在线,转变了干部作风,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干部素质和能力,开创了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局面。

一、立足群众理念,成立“群众之家”,摆正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处在极其深刻的转型变革之中,体现在干部身上,有的党员干部对党的宗旨的坚持淡化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淡薄了,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事情减少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突出了。甚至有的干部发生了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看不起群众,怕接触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在阵营上推开了群众。

在这个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所在,为了解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及时启动了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弄懂“为了谁”。正如习总书记一贯强调的:“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实践这个群众观,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群众观念树立了,那么怎样体现这一观念,或者说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载体去增强和落实群众观念。实践中,龙江县通过建设“群众之家”来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使群众有归属感,进而加强基层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建设群众之家,最本质的问题就是执政理念的变化。通过整合最优质的办公资源、最高效的服务资源,更好地服务群众,从而彻底转变部分基层组织在群众心中的衙门形象,转变干部的官本位思想。按照“群众即是家人”的理念,本着因地制宜、节俭支出、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群众之家”,并科学设置休息区、办公区和活动区,构建了群众之家、服务窗口、政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服务群众工作新格局,实现了基层公共资源向群众的有效开放。

针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好的办公资源让位给群众,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以景星镇为例,在“群众之家”中组建了诗词、书画、摄影等9业余文化团体,打造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平台;再以龙江镇龙东村为例,在“农民之家”建设了农民大舞台、农民书屋等活动场所,每天定时向群众开放,使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基层的具体做法丰富了“群众之家”的内涵,群众与干部的距离近了,破除了基层组织的衙门作风和官僚习气,一些矛盾自然地得到了化解,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提高和升华。

“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群众之家”建设以来,群众的反映是:环境变好了,有沙发坐了,有热茶喝了,还有干部提供高效服务;办事方便了,以前办事找不到门,“东屋西屋找、楼上楼下跑”,现在实行一站式接待、阳光化办公、代理式服务,一件事不用跑第二趟;干部变体贴了,学会了微笑服务,主动为群众端茶递水,问寒问暖,服务态度已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消除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通过建设“群众之家”,对全体干部进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再教育,在思想深处扎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之根,重铸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永葆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分享到:
(责编:权娟、秦华)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