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廣東省內部分試點總結形成一系列聯系群眾的有益經驗

駐點直接聯系群眾 建新型“親戚”關系

2014年10月24日11:43  來源:南方日報

針對我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查擺出來的工作作風不實、直接聯系群眾少、脫離和疏遠群眾等問題,省委書記胡春華明確指出:“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問題沒有解決好,主要是鎮(街)與村(居)的聯系沒有完全打通。”在全省全面推行建立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是省委抓基層的重大部署,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做到常態化、制度化。

今年8月以來,按照胡春華的指示精神,省內部分地方進行了試點,積極探索了很多好辦法、好經驗,總結形成了一系列聯系群眾的機制。以下是來自各試點的經驗報道,各地要認識學習,以更好地貫徹落實省委的重大部署,更好地服務群眾,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佛山市

堅持“面對面” 強化“三固定”

緊急,150條眼鏡蛇逃逸!今年8月中旬,佛山市順德區北滘西海村一村民疏忽導致大量眼鏡蛇逃逸。面對突發事件,村民立刻與直接聯系該村的鎮黨委委員勞廣行聯系並反映情況。勞廣行第一時間聯系鎮農業局,派出捕蛇專家與20多名民警組成捕蛇小組抓蛇,迅速將走失的150條眼鏡蛇抓回了145條。此外,還聯系衛生部門、醫院,准備好蛇藥和血清,干淨利落地處理這場恐慌,獲得村民們“點贊”。

這只是佛山市探索推進鎮街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一個剪影。據了解,佛山市於8月12日起在南海區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該制度以來,32個鎮街625名領導干部駐點738個村(社區),共收集群眾意見建議10601條,其中95%的意見建議在鎮村得以解決,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讓黨的根基扎得更深。

佛山市把駐點聯系群眾作為“書記工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構建市、區、鎮、村四級雙向聯動機制。堅持“面對面”,強化“三固定”,推動駐點聯系群眾工作常態化。按照“1+2”模式固定聯系人員,全市共有698名鎮(街)職能部門負責人、738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095名村(社區)“兩委”干部、211名大學生村官、984名志願服務者等參加了協助團隊﹔明確全市每周二下午3:00—6:30為駐點時間,規定除急難險重情況外,市、區、鎮(街)原則上不在該時間安排重大會議和活動﹔固定聯系地點,規定除實地走訪外,聯系地點一般固定於村(社區)辦公場所的駐村(社區)室。

此外,佛山還針對該市外來人口較多的情況,創新方式,推動駐點聯系群眾工作全覆蓋。如,三水區樂平鎮除組建14個村(社區)團隊外,還組建了5個團隊進駐轄區重點企業和外來人員集中的產業社區。南海區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兩代表一委員”、律師等,對相關群眾進行約談,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堅持“不包辦不代替”,強化回應群眾訴求,提高駐點聯系群眾工作的滿意度。如,順德區專門設立黨群共建社區發展基金500萬元,對各鎮街申報的66件民生實事,公正評出40個項目,由基金予以支持。

茂名市高州市

與群眾同坐一板凳 面對面交流交心

規劃了20年都沒有打通的東方大道,居然順利竣工!今年以來高州試點推進鎮街領導干部駐點普遍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在市政工程建設中大顯身手,“三路一橋”等重點項目全部實現了無障礙施工,需拆遷的房子沒有一戶強拆。

高州交出的試點工作答卷顯示:2860多名黨員干部走家串戶,聯絡感情,收集民情,解決問題,接待群眾共計8360人,走訪群眾12780戶,聯系外出務工人員1537人,解決問題2063個。

據了解,為了在全市順利推進這一制度,高州市委專門抽調了骨干力量成立小組,結合實際起草實施辦法。起草過程中,廣泛征求鎮街干部、村干部、“兩代表一委員”的意見,並進行反復修改。召開市委常委會議專門研究,多次送茂名市委組織部審核把關,形成《高州市關於建立鎮(街道)黨員干部駐村(社區)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實施辦法(試行)》,建立一套規范的、易操作的、與現有聯系群眾工作有機銜接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的制度。為了確保試點不走樣,高州明確規定要固定團隊固定聯系對象、固定聯系時間、固定聯系地點。

為全面展開、規范有序推進,高州針對各鎮(街道)、村(社區)的不同情況,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村(社區)數量比較多的鎮,班子成員組團一般駐2至3個村(社區)。地處城鄉結合區域、外來人口比較多、治安比較復雜的社區,組團成員由分管維穩、派出所、政協委員駐點等人員組成。各組團成員每年到村(社區)每戶群眾家庭走訪不少於2次,記錄好民情日志。目前,該市成立28個督導組對全市28個鎮(街道)實行一對一督導,市紀委監督市直部門受理群眾反映情況。出台問責制度,把聯系群眾工作與黨員干部的評先評優、選拔任用、調整崗位挂鉤,以杜絕形式主義。

分享到:
(責編:袁璐、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