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齊衛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從嚴治黨的啟示

2014年10月22日13:32  來源:光明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一個重要精神就是將堅持群眾路線與從嚴治黨緊密聯系起來。從這次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舉措、取得的成效看,它堪稱是一次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大會上的講話最后落腳點就是從嚴治黨,而且用了很大的篇幅闡述從嚴治黨的規律,提出新形勢下從嚴治黨的八點要求。那麼,我們可以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得到哪些從嚴治黨的啟示呢?

  啟示之一: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是從嚴治黨的根本准則

  黨的歷史實踐中,最早形成並提出“群眾”這個概念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當時認識到要將黨建設成為一個“群眾黨”,主要意思有兩點,一是使黨走出狹隘的小圈子,二是克服經院派的學究作風,深入社會去發動和組織群眾。

  1927年革命中心轉向農村后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期間,群眾觀念進一步發展成為黨必須依賴群眾的思想。從毛澤東的“關心群眾生活”“人民群眾是銅牆鐵壁”等觀點,到1945年中共七大形成群眾路線的系統思想,群眾觀念明確樹立起來。

  黨執政以后,強調群眾觀念具有標志性的論述是中共八大會議上鄧小平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強調脫離群眾是執政黨最大危險,思想源頭就是鄧小平1956年講的話。

  關於群眾觀點,黨中央有很多闡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百姓心為心”,這個話很到位。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樹立群眾觀念不只是處理黨群干群關系的需要,更是管黨治黨的要求。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晒出的問題表明,理想信念動搖、精神懈怠、作風不實不正不廉,都與淡薄和丟掉群眾觀念有關。習近平總書記說,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增強了同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干的自覺性﹔進一步掌握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看到了在聯系服務群眾中的差距,增強了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廣大黨員、干部表示,自己找回了群眾觀點,站正了群眾立場,強化了宗旨意識”。這告訴我們,從嚴治黨必須以牢固樹立群眾觀念為准則,心中有黨必須心中有群眾,背離群眾路線就是黨沒有管好,損害群眾利益就談不上治黨。

  啟示之二:憂黨之心和興黨之責緣於脫離群眾的執政危險

  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憂患意識,歷屆黨中央領導都做過強調。不同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憂患意識的針對性不同。戰爭環境下,憂患意識主要針對敵對勢力的威脅﹔新中國成立后相當長時間裡,憂患意識主要針對“和平演變”的危險﹔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突出強調“反修防修”,警惕黨改變顏色﹔改革開放新時期,憂患意識主要針對的是執政時間長了以后的思想麻痺和精神懈怠,核心問題是脫離群眾的傾向逐漸嚴重,出現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甚至惡化的危險。

  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2011年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概括黨面臨的“四種考驗”和“四種危險”,2012年黨的十八大強調警惕“亡黨亡國”的致命傷害,習近平總書記總結講話中指出“歷史使命越光榮,奮斗目標越宏偉,執政環境越復雜,我們就越要增強憂患意識,越要從嚴治黨”,都表現出強烈的憂患意識。這樣的憂患意識基於一個重要的理論認知:外部壓力和敵對勢力摧垮不了共產黨,自毀長城往往是共產黨執政失敗和毀黨亡黨的原因。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國家要出問題主要出在共產黨內,我們黨要出問題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共產黨會出什麼問題?具體表現會有很多方面,但最要緊的是能否贏得群眾。

  歷史和現實証明,中國共產黨得天下靠群眾,治天下也必須靠群眾。改革開放新時期黨中央領導反復強調“民心工程”,也多次提起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關於歷史周期律的對話,意義深遠,非常重要。周期律探討政權盛衰興亡更替的現象,具有警示作用。我們從周期律問題上還需要得到另一層的意思,即政權生死存滅的關鍵是群眾力量。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存在政權更替周期律的話,那麼,宮廷政變導致的只是帝王的換人,民眾造反才導致改朝換代。正因為此,古代思想家才有“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告誡。也正因為如此,脫離群眾是最大的危險才成為黨的執政邏輯。

  憂黨要憂脫離群眾的危險,興黨要興服務群眾的傳統。“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工作生活各個環節落實愛黨、憂黨、興黨、護黨,必須像對待生命那樣呵護黨的群眾路線,以緊密聯系和服務群眾的身體力行,使黨遠離生命危險。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