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永遠和人民在一起

安徽省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紀實

2014年10月11日11:43  來源:安徽日報

立行立改 取信於民

各地各單位制訂整改方案10200多個,初步解決“四風”問題13900余個,查處“四風”問題典型案例1280多個,把實事好事辦在了人民群眾的心坎上,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叫好”

新風新范何處立?解決問題是真章。各地向問題“叫板”,動起來、改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以解決問題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叫好”。

“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更直接面對群眾,更貼近基層一線。越是 ‘末梢神經’,越牽涉具體矛盾問題,越關涉群眾切身利益,樁樁件件都不是小事。 ”當涂縣委負責人說,這就要求第二批活動更務實、更接地氣,不等不靠,立行立改。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各地“一把手”既帶頭示范,又統籌推進,針對征求到的意見和會上查擺出來的問題,逐項列出問題清單,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並向黨員群眾公布整改方案,作出整改承諾,自覺接受監督。

據統計,各市、縣(市、區)委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專項整治方案273個,第二批活動單位領導班子共制訂整改方案10200多個。

一條條意見,就是一道道考題。毋庸諱言,無論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還是“慵懶散、奢私貪、蠻橫硬”的老爺作派等,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不同程度存在。各地對黨政機關、執法部門、窗口單位等作風情況,進行明察暗訪,並對發現的“四風”方面典型案例進行通報和曝光,督促各單位及時糾正問題,確保作風“痼疾”不反彈。

既治“流行病”,又治“地方病”。我省把解決群眾利益訴求、黨員干部作風和群眾工作能力三類問題作為重點,深入開展“五整五建”專項行動,劍指沉疴頑疾。針對安徽實際,突出抓住吃喝風、紅包風、賭博風、走讀風“小四風”問題和亂佔土地、亂建私房以及漁民上岸安居工程等重點問題,贏得了群眾滿意。

意見,從群眾中來﹔效果,也到群眾中去。各地發揚“釘釘子”精神,不等待觀望、不敷衍塞責,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聯系服務群眾的薄弱環節抓起,把實事、好事辦在了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截至9月底,各地累計解決“四風”突出問題13900多個。

“做夢都沒想到,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坐在新家敞亮的客廳裡,東至縣大渡口鎮漁民陳德建滿臉欣喜。在水上“漂”了幾十年,如今他不僅在鎮上安了家,還做起水產生意,日子紅紅火火。

以船為家、靠水謀生的漁民,收入水平較低,生活普遍困難。我省將解決這一群體的生產生活困難問題,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重要內容,綜合解決2.2萬多戶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問題。目前,已有1.3萬多戶像陳德建一樣的漁民“洗腳上岸”,過上踏實的幸福生活。

一個個多年積存的問題得到解決,讓群眾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曾經的距離正在拉近。

正風肅紀,加大問責力度,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曝光侵害群眾利益行為典型案例,起到了有力的震懾和警示作用。同時,結合巡視、督導和暗訪中發現的問題,組織開展以“四個防止”為主要內容的整改落實“回頭看”活動,督促各地各單位查死角、堵漏洞、建機制,切實保証整改效果。

活動開展以來,全省共查處公款吃喝、收受紅包等“四風”問題典型案例1280多個﹔查處落實惠民政策優親厚友、以權謀私問題99個,處理173人﹔查處拖欠群眾錢款克扣群眾財物 624起,處理 423人﹔查處征地拆遷、涉農利益、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等領域損害群眾利益案件 6500多起,處理6942人。

建章立制 扎緊“籠子”

市縣兩級黨委共確定重點制度建設計劃353個。各地各單位累計新建制度20900余個、修訂制度10100余個,從源頭上堵住不正之風滋生的漏洞,讓行之有效的機制落地生根,為改進作風提供持久推動力量

“以前迎來送往比較常見,現在不行了,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和報銷相關經費。 ”肥東縣響導鄉黨委副書記許俊國說,嚴格的制度規定,也給基層干部鬆了綁,可以騰出更多精力服務群眾。

作風建設,群眾最擔心的是 “開頭緊,中間鬆,結尾還是空”。 “風過又回頭”帶來的失望和不滿更甚。我省積極探索,破解作風建設中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礙問題,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確保持續不斷地改進作風、始終如一地保持優良作風。

著眼深挖“四風”問題背后的制度機制根源,省級層面重點圍繞改進作風建設、促進勤政廉政、維護群眾利益、加強基層基礎、公權陽光運行等5個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市縣兩級黨委共確定重點制度建設計劃353個。

落得了地,管得了事。各地各單位按照“精而管用”要求,認真抓好制度的研究論証,有針對性地做好“廢改立”工作,既著力糾正面上 “四風”問題的各種表現,又從規章制度、體制機制等方面,規范黨員干部行為、權力運行,為改進作風提供持久推動力量。截至9月底,各地各單位累計新建制度20900余個、修訂制度10100余個。

制度“籠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牢,讓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大到行政用權、小到吃住行游都套上了“緊箍”。不少領導干部說,教育實踐活動讓自己心中有了敬畏之心、底線思維,原來司空見慣的陳規陋習再也不敢小視。

“紅線”劃出來了,“高壓線”架起來了,干部隊伍風氣為之一新,黨風政風民風有了顯著轉變。

“領導就得騎馬坐轎”的特權意識式微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斷增強﹔“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謬論破產了,“公款姓公、公權為民”的邏輯深入人心……黨員干部普遍反映,經過教育實踐活動,使自己在思想上“加油”、能力上“充電”、作風上“防疫”,站穩了群眾立場,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

公車私用難覓蹤跡,公款消費少了身影,“問題官員”連連受到嚴查,“一頭汗、兩腿泥”的干部多了……這些鮮活事例刷新著人們的習慣認知,讓群眾真切感受到一種嶄新氣象。不少群眾拍手說,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又回來了,整個社會風氣確實比以前好多了。

“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這是群眾當前對黨員干部的新評價。哪裡 “不一樣”?和縣西埠鎮雞籠山村村民賈德鬆說:“干部作風更實了,吃喝少了、下基層多了,真為老百姓著想了。群眾到機關辦事,干部和氣了、耐心了,辦事更方便了。 ”

傳承的是優良作風,收獲的是人民信任。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美好安徽的正能量,為書寫中國夢的安徽篇章提供堅強保証。

作風建設,永無止境。堅守“生命線”,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永遠和人民在一起,我們黨就一定能永葆蓬勃生機,匯聚源源不竭的力量,始終走在時代前列。(記者 黃永禮 吳林紅)

分享到:
(責編:袁璐、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