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如何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運城市公安機關創新警務機制、“一村一警”駐村挂點的做法可以借鑒。
通過進村入戶的聯系走訪,民警在感同身受中增進了與群眾的感情,在換位思考中打牢了執法為民的基礎,在悉心服務中樹立了政法干警的新形象。他們的實踐証明,隻有深入到群眾中去,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找到力量的源泉。
正值各地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際,本報今日推出長篇報道,介紹運城市公安機關的做法,以為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提供一種思路與參照。
年長的人很難忘記影片 《今天我休息》裡那位一心為人民服務、依靠群眾開展公安工作的好民警馬天民。他的原型是上海市公安局閘北分局一名派出所社區民警,曾被授予公安部一級英模稱號。從“警察同志”到“馬同志”再到“小馬”,群眾對他稱呼的變化,體現了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如今,這樣的水乳交融少了。“一般很少來,來了也不辦事,他不認識咱,咱也不認識他。”這是多數老百姓提到派出所民警時的評價。
警察同樣一肚子怨氣:“人手緊張,非警務活動太多,每天忙忙碌碌卻沒什麼效果,最終是發案率上去了,干群關系不好了,自己也心灰意冷了。”
如何破解警民關系生硬這一難題?運城市公安機關提出 “一村一警”駐村挂點聯系走訪活動。通過下派市縣兩級機關民警,確保在全市每一個行政村都有一個機關民警駐村挂點。運城市公安局局長戎勁光解釋說:“讓公安民警從機關和辦公室走出來,直接面對群眾、面對矛盾,是要讓他們在接觸群眾的過程中,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不斷增強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
聯系走訪目的是接地氣,改變過去警察高高在上,你是官百姓是民、你是執法者百姓是被管理者的情形
運城市地處晉陝豫交界的黃河三角洲,是山西“南大門”,全市轄3197個行政村,總人口519.46萬人,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全市有授銜民警3893名,警力與全市人口萬分比為8.4,全省最低。許多鄉鎮人口有5萬至6萬人,而派出所民警僅有3到5名,雖然都在全天候、高負荷工作,但仍然力不從心。
2013年10月,他們立足實際開展 “一村一警”警務新機制,在人口較多、治安復雜、矛盾頻發的村庄和社區,安排“一村多警”﹔對人口較少、村情簡單、治安穩定的村庄,安排“多村一警”。全市3197個行政村每個村都有民警駐村挂點,做到了“一村一警”全覆蓋、無空隙。
人員到了基層,工作如何展開?很多接受任務的民警都感到心裡沒底。新絳縣公安局駐三泉鎮白村民警楊維賢說,從200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機關上班,與群眾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少之又少,剛入村時,確實有點擔憂,不知道“一村一警”工作如何著手、如何開展,一時沒有頭緒。得知大家的困惑,運城公安機關提出要民警先與群眾交朋友,學會去換位思考。
民警王一平在走訪中得知,自己聯系的橋東村種植的2000畝山藥滯銷,想想自己老家那些同樣要靠天吃飯的庄稼人,她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晚上回到家,她利用互聯網發布銷售消息,短短10余天,100余萬斤山藥便被山東、重慶、雲南等地的客商收購一空。橋東村的父老鄉親非常感謝王一平,親切地稱她為“山藥民警”,王一平很快就和鄉親們熟絡起來。
楊維賢發現他聯系的村裡,80多歲的高天玉老人與兒子因為贍養問題發生糾紛,他就和村黨支書丁德明一道到高天玉兒子家做思想工作。對方被他說服了,紅著臉承諾立刻就把父親接到家中好好贍養。楊維賢感到,“隻要是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讓他們接受自己並不難。”
通過聯系走訪,民警接到了“地氣”,在與群眾的交往中增進了同群眾的感情,更在熱情服務群眾中,深刻領會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理想追求。鹽湖公安分局駐留駕庄村民警徐子璐說,“踏踏實實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百姓都會發自內心地感激你,我真正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警察的驕傲和自豪。”
一村一警,把警察沉到一線放在村裡去,不是擺設更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為老百姓實實在在辦事情、解難題
聯系走訪,關鍵是要實實在在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怎樣才能讓駐村挂點民警有解難題的本領?因地制宜、科學確定民警挂點村,十分重要。
在運城市公安機關,民警原則上是回原籍駐村挂點,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開展工作。另外,還和業務工作挂鉤,針對不同警種的民警實行分類實施,要求交通民警到公路沿線挂村,刑警到案件高發地區挂點,國保、反邪教民警到社情復雜地區挂點,充分發揮機關各警種民警的職業技能,增強開展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科學的警力分配設置,更多地激發民警的內生動力,河津市公安局駐人民村民警張壯庭說,“我回到自己老家,與村裡的爺爺伯伯、阿姨嬸嬸們聯系更多了,以前不熟悉的村裡人也熟了,感情更深了”。
能否扑下身子,真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還要公安民警樹立群眾觀念,為群眾多考慮,願意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臨猗縣公安局駐關原村民警李躍進在走訪中得知,85歲的荊天耀老人無依無靠,平時靠揀廢品為生。他立即多方聯系,到縣老齡委反映情況,將老人確定為特困救助對象,為老人解決了2500元救助金。關原村群眾得知后,紛紛稱贊說:“民警到村裡不是走形式,是實打實為我們辦事的。”
稷山縣蔡村鄉的群眾沒有想到,自己村的視頻監控系統短短幾天就給安好了。原來,駐村民警在走訪中得知,蔡村鄉各村經濟落后,自行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困難很大。駐村民警就立即聯合起來向縣委政法委、蔡村鄉政府等匯報,多方渠道籌集資金,很快給蔡村鄉12個行政村安裝了65個視頻監控探頭。蔡村鄉的群眾紛紛說,“這下子咱村可安全多了,賊娃子都被嚇跑了”。
萬榮縣高村村民譚志勇說,“過去找本村出去的公安民警辦事,還不好意思,覺得是求人家。現在,理直氣壯多了,這是他分內的事,覺得警察更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