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福建福州市縣(市)區委書記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2014年04月21日14: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

中共馬尾區委書記林飛

實現“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部署。

實現“百姓富”,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著力加快發展,以馬尾新城建設為契機,堅持發展為民,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品牌創新、機制創新,提升產業能級,增強經濟活力。二是著力強鎮強村,在加快重點項目開發建設的同時,鼓勵鎮、村集體經濟自主發展。三是著力社會保障,深化社會事業綜合改革,盡最大努力為老百姓提供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教育醫療服務,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實現“生態美”,要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著力創建國家生態工業園區,目前園區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6%以上,劃定了16平方公裡的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區域,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已具雛形,力爭今年上半年通過國家考核驗收。二是著力創建琅岐國際生態旅游島,在開發中加強人文因素和自然生態因素的保護。三是著力提升國家生態區創建內涵,結合馬尾區實際劃定生態紅線,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空間,實施嚴格的生態恢復等管控措施。

我們要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切實把“百姓富”與“生態美”有機統一於美麗馬尾的建設進程中,讓老百姓既享有富裕的物質生活,也享有綠水青山的“綠色福利”。

強化群眾觀念 聚焦群眾關切

中共福清市委書記陳春光

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必須突出“群眾”這個主題,把“廣大群眾想要”與“黨委政府想做”緊密結合起來,尊民意、集民智、惠民生、順民心,切實把活動辦成群眾受益、群眾滿意、群眾認可的民心工程,凝聚起福清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強大合力。

要深學抓教育,強化群眾觀念,認真思考“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和“人生為什麼、入黨做什麼、掌權干什麼、身后留什麼”等一系列重要問題,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黨性修養。

要細照查擺問題,聚焦群眾關切。民聲民意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方向,必須堅持開門搞活動,真開門,開大門,把群眾請進門,主動找上門,與群眾坐在一起,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掌握群眾的真實想法,讓群眾深度參與到教育實踐活動中來。

要聚焦群眾關注的“四風”問題,引導黨員干部以焦裕祿精神為鏡子,開展“四對四查”活動,即對照“公仆情懷”,查一查勤政為民實不實﹔對照“求實作風”,查一查服務作風優不優﹔對照“奮斗精神”,查一查擔當責任強不強﹔對照“道德情操”,查一查清正廉潔嚴不嚴,對思想之塵、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

要篤行促整改,讓群眾高興滿意。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得怎麼樣,最終要靠群眾來評判,必須突出問題導向,敢於向問題叫板,對查找出來的“四風”問題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列出“清單”,挂圖作戰,邊學邊改、邊查邊改,切實改出實效。

以民為本 勤於服務 促進發展

中共長樂市委書記王紹知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作為基層黨員領導干部,不管做決策、抓工作、辦事情,都必須始終牢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精神內涵,始終堅持以民為本的工作理念,扎扎實實推進長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樹牢群眾觀點,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四風”問題。解決“四風”問題,首先要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始終牢記並堅決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於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中,把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作為紅線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全面查擺存在的問題,深刻反思,認真整改。

豐富服務內涵,著力辦好群眾身邊的實事好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歸根結底就是要把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辦實辦好,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我們要持續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著力解決就業、教育、醫療、文化、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要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網格化服務網絡、行政審批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代辦點等各類服務平台,做到服務群眾零距離,服務內容全方位。

要把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落腳點放在圍繞中心、促進發展上。作為基層干部,必須到群眾中去、到項目建設一線去、到矛盾問題集中的地方去,聽取意見、化解矛盾,維護群眾利益,凝聚發展共識,解決阻礙發展的突出問題,推進長樂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突出問題導向 堅持群眾至上

中共閩侯縣委書記趙學峰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解決作風突出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的必然要求。我們要認真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打造閩侯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的強大力量。

以廣泛聽取意見謀劃利民之策。開展以“走一遍,全戶蓋”為主題的縣鄉干部走村入戶活動,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願望,摸清基層實情。特別是對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就業創業、征地拆遷、教育醫療等問題,著力從根本上找出解決的途徑。

以創新活動載體落實惠民之舉。以“百千萬”心連心幫扶活動作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載體,繼續組織百名愛心企業家與百名殘疾人家庭、一千名機關干部與一千戶困難家庭、萬名志願者與千名孤寡老人結成幫扶對子。

以弘揚整風精神夯實為民之基。坦誠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全面回應群眾提出的“四風”方面的意見,爭取收到“紅紅臉、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實際成效。

以健全完善制度恪守親民之責。堅持從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健全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引導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本領、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帶來的新變化。

分享到:
(責編:高巍、權娟)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