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腳踏實地求實求是做事

沈士光

2014年04月16日16:30  來源:河南日報

最近,習近平在蘭考重要講話中指出:“實實在在做人做事,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段話集中起來,強調的是一個“實”字,這和古人講的“天下萬事,皆成於實”是同一道理。“實”既是我們成功的起始條件,也必須貫徹在做事的整個過程中﹔“是”既是我們追求的,也是要受時代和歷史的檢驗與考量,求實求是,才能得人成事。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時間不長,他之所以一直為黨和人民所銘記,靠的就是腳踏實地,求實求是。

腳踏實地接地氣

為什麼要腳踏實地?因為隻有腳踏實地才能對各種實際情況做到心中有數,發表意見才能有的放矢而避免虛妄、發怵與言不由衷。腳踏實地給人自信、穩重與力量。有一個古希臘的神話人們並不陌生,安泰是大地女神蓋婭的兒子,他的身體一接觸到大地就能吸收大地母親的力量,力大無窮,所向披靡。但如果離開大地母親,他就不堪一擊。這個古希臘神話的寓意很清楚地表明:安泰的力量來自於“地氣”,這是腳踏實地的結果,人對地氣的接收能力越強,力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我們現在有些領導干部的確存在著接地氣不夠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缺乏腳踏實地的作風。我們黨有個很好的傳統法寶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來,就是從實際中來,到群眾中去就是腳踏實地,這種“實來實去”的路線圖就從地上到地上,而不是從地上到天上。需要重視的是,當下一些領導干部的來源和去路都存在著“來也不實,去也不實”的隱憂。

不從“實”中來也不願到“實”中去。干部隊伍的年輕化是我們黨活力的表現,也是黨興旺發達的標志。目前,領導干部整體上學歷高,專業知識、理論水平和國際視野也不弱。而不足之一就是了解實際情況不夠,接地氣不夠。習近平曾批評說官話的干部:“與新社會群體說話,說不上去﹔與困難群體說話,說不下去﹔與青年學生說話,說不進去﹔與老干部說話,給頂了回去。”說官話是沒有腳踏實地的突出表現,因為與人民群眾隔著一定的物理距離,所以會形成較多的心間屏障。在一些干部身上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即匯報的對象上級領導多,布置工作的對象下屬多,工作的時間辦公室多、會議室多,辦公的方式文件多,他們的朋友老板多。唯獨深入基層一線少,接觸群眾少,普通朋友少。

曾從“實”中來不願再回到“實”中去。有些領導干部曾經從基層做起,也曾經腳踏實地,苦干實干過。他們在工作中有了一點成績,受到了群眾的夸獎,得到上級的賞識和重用。但是官位越來越高,深入基層卻越來越少。腳踏實地,講是好講,做卻難做。腳踏大地,難免被荊棘刺痛,難免有鄉野的草根土氣。在一些人的心中,“腳”是受“腦”指揮和控制的,“腦”已進入浮華世界,“腳”必然不願再涉足山野黑土。

因此,要使我們的廣大干部腳踏實地,必須使他們的“手”、“腳”和“腦”三者合一到基層和群眾中去。政府的行政要著眼於公共利益,關注民生,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使干部的“手”能夠時刻去寫群眾的疾苦。領導機關的辦公方式要有大的轉變,從大量的時間花在文山會海聽匯報中轉向大量的時間深入到群眾中去,使他們的“腳”始終不離開實地和基層。高級領導干部要自覺帶頭,消除各種特權,使廣大領導干部和公職人員的“腦”始終立足於平等與公正。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