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李明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制度轉換機制初探

2014年04月04日14:12  來源:理論網

  中共中央決定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為黨的群眾路線理論向實踐成果的轉化創造了機會。隨著這場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開展,關注社會民生的改善和黨建科學化的要求,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黨員干部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成為這場活動的中心內容。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常態化鞏固下來,完善黨的制度建設,讓這場教育活動的成果成為黨的制度建設的組成部分,在全黨建立起經常性的教育引導機制、常態化的聯系服務機制和全覆蓋的民意反映機制,實現黨的群眾路線的制度轉換,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大課題。

  一、建立讓黨的干部無法脫離群眾的機制,保証黨的理論與實踐不會脫節

  黨的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要求我們建立黨的群眾路線的落實機制。以“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核心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做好群眾工作的生命線,與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的根本宗旨一脈相承,是黨根據自身的性質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創造出的一種科學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式,是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証。進入新世紀,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這一切都給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帶來了新的任務。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和緊迫。這個時候,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應該根據形勢的變化向制度轉換,我們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探索構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常態化機制,營造一種黨的干部脫離不了人民群眾的社會機制。

  中國共產黨已經執政65年,我們黨應該營造這樣一種機制,使黨脫離不了群眾的機制,這是開展黨的執政和深化群眾路線教育的必然結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信息網絡化和國際交流的發展, 影響群眾思想和行為的因素與渠道越來越復雜多樣。在此情況下, 黨的領導干部僅僅有做好群眾工作的良好願望還不夠, 還必須探索適合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的思路與方法。

  二、把群眾路線教育的成果轉換為制度建設,以制度建設來管理與制約干部

  今后,我們應該從黨的制度建設入手,建立和完善黨的群眾工作的體制與機制,使黨的群眾工作步入正軌。一方面,我們要加強黨的制度建設,理順黨的群眾工作的體制和機制。加強制度建設,是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的應有之義,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方面的制度機制,主要包括:健全決策程序化制度、決策調研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聽証制度、重大決策專家咨詢論証制度、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決策執行跟蹤督導制度、重大決策評估、反饋和監督制度、重大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和決策失誤糾錯改正機制。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努力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建設。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用民主的方法教育、服務黨員,例如建立健全激勵關懷幫扶制度、表彰和懲戒制度、輪訓制度等等。同時,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還需建立完善包括黨內情況通報制度、黨內重大決策征求意見制度、黨內情況反映制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基層黨組織選舉制度、“三會一課”制度等在內的一系列黨員權利保障制度,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強化制度的剛性約束,提高黨內民主生活的質量。

  基層黨的領導班子建設是地區發展的關鍵,我們應該通過黨的制度建設選好各個社區的帶頭人,要進一步完善黨內選舉制度,通過“兩推一選”、“公推直選”等方式,把那些清正廉潔、公道正派,黨員和群眾擁護,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選到領導班子中來,提高黨在選人用人問題上的公信度,探索地方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路。

  我們還應該建立和完善黨內民主監督制度,實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加強對黨員干部黨紀黨規、行政法規和法律教育,以制度、黨紀和法律規范領導干部的行為,積極探索基層黨內民主的多種實現形式,使黨的工作機制制度化、法律化。

分享到:
(責編:張湘憶、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