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全面深化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部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全面深化改革新紀元,譜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篇章,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和走好群眾路線。
1 走好群眾路線關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敗
力量源自人民,成敗關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是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全方位變革,隻有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公平共享”,改革之路才會越走越堅實、越走越寬廣。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第一考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民群眾不再僅僅滿足於物質和溫飽的需求,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有了許多新的更高期待。不僅期盼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好的教育,而且期盼更清新的空氣、更安全的食品、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公平的社會。民之所盼,政之所為。人民群眾最關注、最期盼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們最需要改革的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維護群眾利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全方位滿足這些新要求新期待,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幸福、更為美好。
社會轉型的時代特征,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人民群眾作為最堅實的依靠力量。人民群眾是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的主體,也是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體。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任何改革都無法走下去。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改革開放,很多容易改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剩下的大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皆大歡喜讓所有人得利的普惠式改革越來越少,有得有失的利益調整型改革越來越不能回避﹔既要沖破體制機制的障礙,更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改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觸動利益的革命,隻有充分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來,使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的參與者、推動者而不是被動承受者,才能從根本上破解改革過程中面臨的各種難題,化解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推動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
廣西后發展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決定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把富民強桂、加快跨越作為使命追求。由於長期受戰爭、戰備等因素的影響,廣西推進改革開放比很多地方晚,一步慢步步慢,改革的滯后造成發展的落后。這些年來,盡管我們在想盡辦法、千方百計把耽擱的時間趕回來,但后發展欠發達仍然是廣西最大的區情,全區上下對加快發展、富民強桂、加快跨越的願望十分強烈。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關心廣西發展,先后賦予廣西西部大開發、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等重大機遇,廣西當前還面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區域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西江-珠江經濟帶建設規劃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沿邊開發開放等新的重大機遇,全區上下歡欣鼓舞、倍加振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廣西將緊緊扭住富民強桂、加快跨越這個關鍵,找准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加速啟動改革,加力推進改革,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來縮差距補短板、抓機遇強動力,充分釋放廣西沿海沿邊沿江發展潛力、優化產業結構潛力、推進新型城鎮化潛力,提升廣西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的地位,提升壯鄉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