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深學 細照 篤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實踐活動紀行

2014年03月20日11:01  來源:河南日報

    “要把群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

  總書記時刻記挂著民生民情,調研中,他步履堅定地丈量著民情,心細如發地感受著民生。

  位於陽光大廈的蘭考縣為民服務中心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大字格外醒目。17日15時,習近平走進一樓大廳,向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群眾問好,他先后來到地稅局、財政局、規劃局、房管中心的服務窗口,了解工作流程。在民政局窗口前,習近平詢問辦結婚証都需要什麼証件,每天來辦証的多不多,還特意讓工作人員遞過來一本結婚証,看看樣式,他親切地對剛剛在這裡領了結婚証的一對名叫楊坤、李丹丹的小夫妻說,“祝福你們!”

  “你們這裡雙休日辦不辦証?”總書記問工作人員。“辦,我們可以調休,但不能讓老百姓等。”

  “那就等於是全天候服務了。”總書記滿意地點點頭。

  習近平說,便民服務平台建得好不好,關鍵看服務實效。

  服務時效最根本的還是我們內在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沒有條件也會想方設法創造條件。他指著牆上張貼的“不知道,你問我,我問誰”“還沒上班,誰叫你來這麼早”等“服務忌語”說,“跟群眾沒有感情才會出現這樣的忌語,如果把群眾看成我們的父母,看成我們的兄弟姐妹,那態度肯定就會不一樣。”

  2013年7月份以來,蘭考縣建立了集專線電話、熱線微博、手機短信、電子郵箱、來信來訪“五位一體”的焦裕祿民心熱線,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職能單位和黨員領導干部的“四風”問題,習近平詳細了解熱線的運轉機制,認真翻看督辦記錄,他說,把各種渠道的群眾反映綜合起來受理和解決,是一個好做法,既要注重提高辦事效率,又要建立長效機制。他叮囑說:“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虎頭蛇尾,不能搞形式主義。”

  習近平還特別指出,鄉鎮社區、企事業單位和窗口服務單位都要把為民服務工作搞好,要以百姓滿意不滿意為標准改進工作、改善服務,提高服務水平。要把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辦得扎扎實實,辦出實際效果來。

  農業現代化有哪些障礙?農村發展有什麼困難?農民致富中有哪些訴求?帶著對“三農”問題的關心,習近平一行趕往當年蘭考最大的風沙口——壩頭鄉張庄村。

  柏油路兩邊,麥田成畦。微風拂過,仿佛能聽到麥苗拔節的聲音。

  “習主席好!”“歡迎總書記!”看到電視上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大家面前,村民們大聲問好,激動不已。

  “鄉親們好!”習近平微笑而行,不時向大家點頭致意。

  張庄村是國家新一輪扶貧開發重點村,村裡現有200多戶貧困戶,主要收入就靠種地。受禽流感對市場造成的影響,村民閆春光去年養雞賠了1萬多元錢,一家5口至今還住在老式土磚房裡。

  聽說總書記要來,閆春光85歲的奶奶張景枝特地換上過年才穿的大紅外套,從堂屋不時向外張望著。一進院,習近平就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詢問她的身體狀況,祝福老人健康長壽,扶她一起坐下。“下一步你咋打算?還是打零工?”“土地流轉出去,1畝地給你多少錢?”“種糧食,1畝地各種補貼有多少?”總書記不時詢問閆春光,並幫他出主意、想辦法。小小的堂屋裡,洋溢著暖暖親情。

  臨走時,習近平還送上了米面油等慰問品。“習主席真好啊!”張景枝眼含熱淚,緊緊攥著總書記的手。看到老人執意要送自己,習近平上前一步扶起老人,攜手一起走到院外,兩雙手久久沒有鬆開。

  “總書記,快嘗嘗俺家的花生。”路過村民文偉清家時,文偉清興奮地端著一簸箕花生想請總書記嘗嘗。習近平拿起一個剝開,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頻頻點頭。

  出了張庄村,北行數裡就是黃河東壩頭段,也是黃河典型的“豆腐腰”地段。“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就坐落在這段黃河水對面。1952年,毛澤東主席抵達這裡視察黃河,紀念亭裡的石碑詳細記載著這段歷史,習近平走進亭子,逐字閱讀碑文。

  習近平佇立岸邊,望著滔滔河水,不時向有關人員詢問黃河防汛狀況,詳細了解黃河灘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並叮囑開封、蘭考的干部要切實關心貧困群眾,帶領群眾艱苦奮斗,早日實現脫貧致富。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