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李克強
(2014年2月11日)

2014年02月24日09: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二、2014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重點任務

反腐倡廉是我們必須始終抓好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必須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把中央關於反腐倡廉的部署和要求貫徹到政府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堅持不懈抓政風,以深化改革促進反腐倡廉,建立長效機制,從具體事情抓起,積小勝為大勝,努力取得人民群眾比較滿意的進展和成效。

(一)繼續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約法三章”。這項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能不能堅持下去,會不會是一陣風,社會上也有疑慮。前一段時間,中辦國辦對停止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清理辦公用房情況進行了專項督查,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不落實、不真抓、搞變通,甚至弄虛作假。八項規定和“約法三章”必須嚴格落實,這是一條“高壓線”,而且要確保通上“高壓電”,誰也不能碰,誰碰就處理誰。我們要言必信、行必果。

政風建設要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各級政府和部門對去年部署的任務要繼續抓好落實﹔對今年新的要求,要盡快提出具體措施,做到行之有范、落地有聲。尤其是要進一步嚴格落實“約法三章”。這不僅是節約開支、提高效能的硬約束,也是轉變政風、建設廉潔政府的重要抓手。公款隻能公用。政府儉朴,就可以騰出更多資金改善民生、發展公共事業。政府性樓堂館所必須停止新建或改擴建,違反規定的,不管是以什麼名目,都要嚴肅處理到負責人。地方政府機構改革要突出職能轉變,嚴控機構編制和人員,確保這兩個方面“不突破”。確實需要加強的單位,也應通過改革挖潛調劑解決,總量不能突破。繼續嚴控“三公”經費和會議費,做到隻減不增。公務接待必須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公務宴請必須嚴格控制標准。說起來這些都是具體的事情,但是細微末節可以看大觀。政府一定要倡儉治奢,古人講,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二)進一步簡政放權。政府管得過多,直接干預微觀經濟活動,不僅影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還容易滋生腐敗。發展經濟,要靠簡政放權添活力、增動力﹔反腐倡廉,也要通過簡政放權加強源頭治理。

今年簡政放權的力度不能減,要進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更多、更快釋放改革紅利,有效遏制權力尋租。取消下放審批事項,不僅要看數量,還要重質量,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夠激發市場活力的直接放給市場、放給企業。特別要下決心最大限度減少對投資項目的審批,同步減少、規范投資項目的前置審批。搞市場經濟,誰投資誰承擔風險,大部分投資決策都應放給市場主體。還要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確需保留的,也要依法辦理,按行政許可法的要求,經過嚴格論証和規范程序,調整為行政許可。今后,不能再搞非行政許可審批。凡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和責任的事項,必須通過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設定。

對目前仍保留的審批事項,要公布目錄清單,聽取基層和群眾意見。對那些反映多、意見大、又不利於激發市場活力的,還是要繼續取消下放。清單以外,一律不得實施行政審批,更不得違規新設審批事項。實際上這也是對“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進行探索。也就是說,對市場主體,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減少事前審批,事中事后的監管必須跟上。我一再強調要放管結合,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創新監管方式,建立一套科學監管的規則和方法。現在的問題是,監管還不到位,公平的市場秩序沒有完全形成,對侵犯知識產權、搞假冒偽劣或坑蒙拐騙懲治不力,這樣,守法誠信經營的企業,成本相對就高,這是不公平的。而且監管隨意性較大,一有問題就搞“突擊”監管,搞“大檢查”。因此,完善和創新監管要重規則、重機制,特別要建立健全科學的抽查機制、責任追溯制度,規范自由裁量權,防止缺位失位或選擇性監管,堵塞縫隙和漏洞。這不僅可以使監管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也可以有效抑制腐敗。

分享到:
(責編:權娟、秦華)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