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堅持“三個成果”一起要

虞雲耀

2013年12月20日14:4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努力取得能夠長期起作用的制度成果

能否形成能夠長期起作用的制度成果,是評價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准。“四風”的背后既有根深蒂固的陳舊觀念,也有習以為常的“潛規則”,還有錯綜復雜的利益糾結。解決“四風”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必須建立兩個長效機制:一是切實有效的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機制,二是嚴密管用的監督制約機制。

用制度固化成果。要通過制度加以系統化和規范化,本著於法周延、於事簡便、務實管用的原則,抓緊建立健全各項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干部作風狀況考核評價制度等,尤其要針對薄弱環節,堵塞制度漏洞。

提高制度的執行力。首先要強化制度意識。堅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誰也沒有特權、沒有例外,不管是誰違反制度都應當受到追究。二要從選人用人上加以引導和保証。要把執行制度作為選人用人的一項基本條件,在干部的考核、選拔、監督和管理等各個環節,重視對干部執行制度情況的考察。不嚴格執行制度的干部不能提拔重用。三要強化監督制約。有了制度不嚴格執行,有時比沒有制度還糟糕。所有制度都要有剛性約束力,都要有監督。要切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違反制度的追究問責辦法,堅決糾正各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用法治思維解決作風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解決作風問題同樣要有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首先是關在法律法規的籠子裡。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時刻牢記人民授權和職權法定。進一步規范公務接待、財務審計等相關法規制度,從法律法規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風的漏洞。

努力取得深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成果

能否形成深化規律性認識的理論成果,是衡量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准。

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新的時代內涵。習近平同志鮮明提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還指出,“我們要適應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新特點新要求,深入做好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工作,虛心向群眾學習,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些重要論述為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和黨的群眾路線增添了新的時代內涵,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要從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深入研究新的歷史條件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新內涵,不斷升華理論認識。

充分認識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新要求新任務。各級領導干部如何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把握不同社會群體的需要和訴求,化解矛盾沖突,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把保障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等等。這些問題不僅要在理論上回答,更要在實踐中回答。要在總結這次教育實踐活動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深刻認識新形勢新任務對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的新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和貫徹群眾路線的各項工作。

深入研究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密切黨群關系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階層結構變化,社會矛盾呈現新特點,廣大群眾的需要和訴求多樣化,給黨的群眾工作帶來新挑戰。不少年輕干部缺少基層工作經驗和與群眾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經歷,缺乏對群眾的深厚感情。還要看到,徹底清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還需要作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將集中進行教育實踐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經常性工作,使好作風成為黨員、干部的行為習慣,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要緊密聯系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實際,深入思考和研究這些重要課題,認清現實,把握規律,從戰略上、思路上、對策上形成新的認識,以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回應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期待。(作者系全國黨建研究會會長)

分享到:
(責編:吳斌、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