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王鬆苗:群眾路線是深化檢察經費改革的重要推力

王鬆苗

2013年11月27日10:43  來源:檢察日報

“拜人民為師”是檢察計財裝備工作者的政治品格

群眾路線同樣是檢察工作的根本路線。檢務保障工作作為檢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首先對人民有感情、以人民為中心,體現檢察機關的人民屬性,承擔檢察機關對人民的責任,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事檢務保障工作的計財裝備干部,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努力解決好權力主體、權力目的、權力價值和對待權力的態度問題。必須深刻認識到:人民是國家主人、權力主體,是權力的委托者;權力隻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必須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對共產黨人而言,權力就是責任,領導就是服務,當官不僅不能發財,而且必須自覺奉獻;對待權力,必須從人民的需要出發決定個人對權力的取舍,能上能下,能進能退。全體計財干部都必須切實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著力解決干警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依法理財、民主理財、科學理財的水平和能力,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體現為民務實清廉的宗旨。

曹建明檢察長曾經指出,在全部檢察工作中,“執法辦案是中心,隊伍建設是根本,檢務保障是基礎”。這些年的實踐充分証明,計財裝備工作“不在一線但服務一線,不是中心但保障中心,不是大局但影響大局”。什麼時候檢務保障有力,執法辦案沒有后顧之憂,什麼時候檢察工作就能贏得群眾的信賴,體現執法為民的本質。反之,什麼時候為錢辦案、辦案謀利,什麼時候就不可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必然遭到人民群眾的唾棄和社會輿論的批評。

眾所周知,檢察機關的每一分經費都來自於人民,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都必須接受人民的審計和監督。隻有人民才是檢察經費績效價值的最后評判者、最高裁決者。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為民情懷一以貫之,人民底色日益鮮明,為全體黨員干部作出了表率。檢察計財裝備工作者也必須具備“向群眾學習”、“拜人民為師”的政治素養,具備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問效於民的時代品格,虛心接受群眾監督,確保國家財政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不斷提高檢務保障的認知度和公信力。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