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0月23日在中南海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應該成為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工會必須牢記黨的重托、不忘工會職責,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密切同職工群眾的聯系,為他們排憂解難,始終同職工群眾心連心。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職工群眾中去,使工會工作更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群眾,更符合職工群眾意願。”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入分析了工會工作的重要性,並為我們做好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一切為了群眾,是工會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工會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更要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本領,始終保持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系,使工會工作深深扎根職工群眾之中。
人民群眾是創造社會歷史的根本動力,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完全徹底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工會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科學世界觀基礎。因此,工會的一切工作,都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以職工為本,尊重職工主體地位,落實職工各項權益,讓廣大職工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在維護職工勞動就業、工資收入、社會保障、安全衛生、休息休假等權益上,必須旗幟鮮明、主動作為。也就是要以維護職工群眾利益為依歸,以最廣大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本。抓住了這一點,也就抓住了工會工作的本質和核心。各級工會一定要切實增強群眾觀念,努力做到對職工群眾有真情感,虛心向職工群眾學習,強化群眾意識,著力增進同職工群眾的感情。
要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強化責任意識,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切實把心思精力用在推動科學發展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上,狠抓工作落實,從而贏得職工群眾的支持﹔積極打造服務職工的平台,組建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職工提供困難救助、就業幫助、創業資助、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務﹔搭建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平台,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搭建工會勞福事業平台,為職工群眾提供補充性服務﹔強化創先爭優意識,提高做職工群眾工作的本領。各級工會要以深化創先爭優為動力,以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著力提高工會干部四個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持續學習的能力,二是加強協作的能力,三是與職工打交道的能力,四是開拓創新的能力。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傳統的工會工作方式方法將越來越不適應,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斷創新方式方法,綜合運用法律、政策、道德等手段,通過協商、溝通、教育等辦法,採用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有的放矢地開展職工群眾工作,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實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