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陳黔珍:切實增強群眾工作的實效性

2013年11月19日16:40  來源:貴州日報

二、一切依靠群眾,是工會組織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也是引領我國工人階級走向更加光明未來的必由之路。“實現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宏偉藍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將造福工人階級,也必須緊緊依靠工人階級。俗話說,大樹扎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迄今為止的全部人類歷史表明,無論是社會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都凝聚著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人民群眾中隱藏著巨大的創造力。在中國,無論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還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都注定要動員起千千萬萬的人民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生力軍。這是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証。

工會要鞏固和發展好的形勢,做一切工作都必須緊緊依靠職工群眾,堅決相信職工群眾,始終保持同職工群眾的密切聯系。堅持職工群眾主體地位,發揮職工群眾首創精神,在職工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尋求工作創新的辦法和途徑。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尊重職工群眾、甘當學生的情懷,虛心向職工群眾學習。重視不重視向職工群眾學習,善於不善於向職工群眾學習,是檢驗工會組織工作是否貫徹落實“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的一項重要標准。職工群眾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工會組織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應充分尊重職工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主體地位,發揮職工群眾在社會管理中的首創精神,善於總結職工群眾在社會管理中創造的新經驗,更好地促進工作。

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工會組織工作的根本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作為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認真傾聽職工群眾呼聲,維護好廣大職工群眾包括農民工合法權益,扎扎實實為職工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不斷促進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 當前,要發揮好工會組織工作在社會管理創新中的作用,就是要以基層工會為依托。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要把服務職工群眾、做職工群眾工作作為基層工會的核心任務和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使基層工會成為推動發展、服務職工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把這作為工會參與社會管理創新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要著力加強工會組織建設,特別是注重加強特殊群體的管理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農民工、外來務工人員、勞務派遣工等在內的職工群眾組織到工會中來,不斷夯實和擴大工會參與社會管理的組織基礎。

著力加強基層工會活力建設,以建設職工之家為抓手,建立健全基層工會會務公開、會務評議職工之家等制度,推動基層工會特別是企業工會切實發揮作用,把問題解決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工作推動在基層。

著力加強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著力推進基層工會工作者社會化、職業化試點工作,選擇一批職業工會干部充實基層工會力量,主動爭取與工會工作相關單位和部門合作,不斷提高基層工會工作水平。

工會組織要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深入開展”聽民聲、訪民情、解民難、大走訪“主題活動。通過走出去開闊視野、請進來傳播經驗、到一線實踐鍛煉,培育創新理念,提升創新能力。要把調查研究作為進行決策、部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努力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資料,廣泛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調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既了解正面的意見,更了解不同的甚至反面的看法﹔深入、客觀、公正地分析問題、研究問題,使調查研究成為對事實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倡導“想干事的,一線就是陣地﹔能干事的,基層就是舞台”,在工會干部隊伍中形成一線長才干、一線出干部的良好風氣。 (貴州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社科聯基地 執筆:陳黔珍)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趙晶)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