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打響了“辦好教育民生實事”戰役,一方面按計劃推進實施涉及教育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和教師周轉房建設工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城市新建小區配套學校建設工程等三件民生實事;一方面結合教育實際,重點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促進更高質量的就業、研究解決邊遠農村教師崗位津貼等教育民生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市規劃局提出按照“五大功能區域”劃分,建立完善適應重慶特殊市情的市域、主城、區縣域、鎮鄉域、村五個層級的規劃體系,同步做好規劃的“規劃”,力爭3年內實現規劃體系總體框架下的應編規劃全覆蓋,為全市有序建設和科學發展做好支撐。
市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將領導聯系區縣與全市功能分區結合起來,由辦公室領導帶隊,分成4個小組,分別聯系一個功能片區,在功能片區內聯系一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一個農業綜合開發重點龍頭企業、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加強實地踏勘和指導幫助,各選一個山區、平壩、丘陵區縣,提出操作性強的創新性意見建議,爭取上級支持。
市財政局定下時間表,將於今年12月31日前出台《關於完善財政扶持政策支持五大功能區域建設的實施意見》及相應配套政策,提高渝東北和渝東南生態區對生態環境、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支持城市發展新區打造產業集群、推進新型城鎮化,突出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對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資金、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民主匯聚力量,交流形成共識——專題民主生活會遠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它將引導廣大干部真抓實干,為實現“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目標而奮斗。
既“立竿見影”又“長期見效”,謀篇布局再出發
作風頑疾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改作風也不可能靠一兩次專題教育活動就能徹底解決問題。民主生活會不是“臉紅脖子粗”一下就闖了關,完了事,保持民主生活會的“熱度”更需要立足長遠、持之以恆。
目前,各單位、部門紛紛樹立了“立長遠之志,建長久之策,求長期之效,保持久之果”的理念,把“立竿見影”與“長期見效”結合起來,建立健全糾改的硬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市教委對症下藥,一條條地列出具體的6個部分30條整改措施,每條都明確了責任領導和配合領導、牽頭處室和配合處室、整改時限。市教委負責人說:“實實在在地開出‘賬單’,就是要對群眾有一個明明白白的交待。”
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即使短期內見效,不良作風依然會像不倒翁一樣很快回到原位。
“作為市委、市政府的參謀部、作戰部,發改委的作風關系全市發展改革工作全局,關系‘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總任務能否早日實現。”市發改委針對調查研究聯系群眾不夠深入的問題出台制度,要求切實做到在制定重大決策、啟動重大項目前,多到基層調研,征求重點服務對象建議,廣泛聽取當地群眾意見,掌握區縣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群眾最反感逢場作戲、說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真改還是假改,扎實深入地改還是蜻蜓點水地改,考驗著各級黨員干部轉作風的決心,也檢驗著教育實踐活動的實效。
市市政委針對民主生活會上梳理出“重發號施令、輕檢查落實,重重點區域重點地段的突擊整治、輕背街小巷的日常管理,重上級領導批示督辦、輕普通群眾意見建議辦理,重短期見效快的具體事項、輕長效機制的建立”等城市管理漏洞,完善機制,要求領導班子成員每年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時間不少於60天,每人每年研究解決一批基層的具體困難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
市經信委啟動了提升效能服務市場主體發展行動,與神州數碼合作,建設“企業直通車”信息系統,實現全市所有規上企業與市經信委網上信息直通,並對信息進行動態管理,為服務企業打開方便之門。
整改務求實效,取信於民,這是專題民主生活會的最終目的。如何建章立制,責任怎麼落實,狠抓作風有何常態化、長效化的機制,這一切都需要后續的努力,持續的努力。
專題民主生活會雖然已經結束,但民主、團結、求實、奮進的精神將在人們的腦海中打上深刻的烙印,“為民、務實、清廉”必將成為全市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