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檢驗群眾路線實踐效果的方法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要是圍繞為民務實清廉,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集中解決好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包括學習教育和聽取意見、查擺問題和開展批評、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三個環節。目前,在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的進程中,筆者也發現少數地方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些問題。有的重“從群眾中來”,輕“到群眾中去”,把下基層當作一場“秀”,不實實在在地為群眾解決問題﹔有的把群眾路線簡單等同於放下手頭工作下基層﹔有的把征求意見、了解社情民意的方式簡單等同於談談話、填個表﹔還有的把衡量檢驗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效果的標准簡單等同於黨員、干部下基層次數的多少,等等。諸如此類做法本身就有形式主義傾向,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需要反對的。為此,筆者認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應先解決好認識上的幾個問題:
第一,要清楚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從群眾中來”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是為了了解社情民意。把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通過“到群眾中去”,發動群眾解決好才是群眾路線的根本目的。
第二,必要的下基層了解、解決問題是需要的。如:需要到現場實地察看的、系統的、帶著課題的。但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隔山看景式為了下基層而下基層,反而成了形式主義。形式主義的下基層不僅增加了費用成本,也給基層增添了負擔,是基層深惡痛絕的,也是群眾所反對的。這也正是要反的四風之一。
第三,黨員、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方式方法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環境變化,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和發展。正如在當下信息化社會,開展好群眾路線工作方式除了堅持必要的深入群眾“走下去”外,也要結合網絡時代特征,開展好“網上群眾路線”,提高各級黨員干部的“網絡素養”和“執”網能力,豐富黨獲取群眾各類信息的渠道和內容,擴大群眾路線的覆蓋面,促進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開辟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提高群眾工作的時效性、廣泛性。
第四,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不僅要解決好通過網絡互動以及下基層調研所搜集來的問題,更應該通過恰當的方式發動群眾先解決、盡快解決好許多不用下基層也知道的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社會公平、房價增長過快、貧富差距擴大,農村醫療、飲水、廁所、學生上學,政府投資效率、公共服務、社會治安、貪腐、政府權力集中過大等。
一言以蔽之,群眾路線不單要從群眾中來,了解社情民意,更要到群眾中去,一切依靠群眾,發動、組織群眾解決問題。問題解決了多少?解決的怎麼樣?群眾滿不滿意?這才是衡量和檢驗黨員、干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效果的關鍵!
(作者系中國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