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任仲平:守護人民政黨的生命線

——論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2013年10月14日07: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六)我們常說,發展是解決當代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這個發展,是廣義的發展,其中也包括群眾工作的創新、執政能力的提升。

今天的中國共產黨,在黨員數量上依然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截至2012年底,黨員總數突破8500萬,年增幅超過3%。按照這一增長速度,中共黨員數量幾年后就將突破1億,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

與過去相比,我們的黨員隊伍力量大大提升了,我們擁有的經濟實力和財力大大提高了,我們掌握的各方面資源大大增加了,我們可以運用的科技手段大大豐富了。但全黨同志務必謹記,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不代表人民利益,不秉持群眾觀點,再雄厚的實力、再龐大的隊伍,也隻能是無基之台、無本之木、無源之流。全黨同志務必謹記,在執政64年之后,我們所擁有的更多財富、更多資源、更多渠道,隻能說明我們在把握群眾所思上,在解決群眾所憂上,在滿足群眾所盼上,應有更大決心、更多智慧、更多方法。

史可為鑒。1990年,蘇聯《西伯利亞報》曾以“蘇共代表誰”為題,在部分群眾中進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認為蘇共代表勞動人民的隻佔7%,代表全體黨員的隻佔11%,而認為代表官僚等的卻佔85%。一個被人民群眾認為並不代表他們利益的黨,不管它的歷史多麼輝煌,其最終垮台也勢在必然。

有外國觀察家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所有概念中,“群眾路線”是最復雜和最帶普遍性的概念,“包含著中共全部的秘密”,是“最為重要的軟實力”。確實,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緊密聯系群眾。群眾路線是我們這個政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鞏固執政地位、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命線。如何呵護好這一黨的生命線,保証黨的干部不願、不能、不敢脫離人民群眾,以維護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新時期執政黨建設需要繼續探索和解決的重大課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這張我們黨交出的時代答卷上,這一代共產黨人都應嚴肅自問:我們該有怎樣的書寫?

(七)“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上而下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開展至今,已經催生一些變化、取得明顯成效。

但從活動開展以來所反映出的問題看,一些黨員領導干部依然認為“四風”問題與己無關,對待群眾正如鄧小平當年批評過的,“困難時依靠,順利時就不依靠﹔需要時依靠,不需要時就不依靠﹔口頭上依靠,思想上並不依靠”,因而學習教育流於形式、淺嘗輒止,把學習當成額外的負擔﹔聽取意見怕丟面子怕損權威,缺少聞過則喜、聞過即改的胸懷和魄力﹔查擺問題“怕”字當頭,“批評上級怕打擊報復,批評同級怕引火燒身,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批評自己怕自毀形象”﹔整改落實瞻前顧后、左顧右盼,唯恐限權控權的措施一旦制度化,會讓自己受制約不自在。

這些表現再次提醒我們,群眾路線所體現的黨群關系需要進一步具體化、明晰化、規范化。正因此,中央強調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一定要和制度建設結合起來,通過活動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制度,從根本上解決黨內存在的“四風”問題,解決黨群關系存在的問題,而且“制度一經形成,就要嚴格遵守,執行制度沒有例外”。

實際上,改進作風、清掃“四風”,不僅僅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更是一次“制度上的探索”。“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作風建設的小切口,打開的是一個大的工作面。

一方面,作風問題切實關系人心向背,從突出問題改起,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改起,才能積累起更多政治信任﹔另一方面,無論是重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個法寶,還是提出“開門辦活動”、“開好民主生活會”,都是我們黨的民主建設的原則體現。正如政治學者的觀察,群眾路線是“一種逆向公眾參與模式”,強調的是決策者必須主動深入人民大眾,傳遞的是執政黨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決心。

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也是各個領域改革的推動力。在經濟領域,作風建設擠壓公款消費的泡沫,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行為,形成可持續、有效率的消費規則,為發展凝聚起更強大的正能量。在政治領域,改作風有利於提高行政效能,通過權力的規范運行、機制的調整優化、制度的創新完善,堵住政治運行中的漏洞。在文化、社會領域,改作風無疑能在全社會倡導一種質朴、清新的社會風尚,筑牢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以改進作風為目標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確可謂“蝴蝶的翅膀”,掀動起一場影響深遠的深刻變革。而這場變革的中心,關涉一對至關重要的關系——權利與權力。

還記得抗戰勝利前后,美國軍事考察組結束延安之行,曾經向宋美齡盛贊中共治下的延安新風。宋美齡聽后不屑地說,那是中共還沒有真正嘗到權力的滋味兒。這不屑的質疑,如同一面鏡子,警醒著走向全國執政的共產黨人。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人民服務”的金色大字鐫刻在新華門的影壁上,更鐫刻在數千萬黨員的心裡,西柏坡“兩個務必”的告誡如大呂黃鐘,余音不絕。

我們黨做什麼事都要看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時刻不忘人民囑托,始終堅持從嚴治黨,努力踐行90多年前的那個“最初的諾言”。

“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黨員義務理一理、把黨紀國法緊一緊”,“抓作風建設一絲都不能放鬆、一刻都不能停頓”……不斷深入的教育實踐活動,凝聚著執政為民的政治信念,熔鑄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倫理,體現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居安思危的歷史自覺。

(八)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之際,一位詩人寫下這樣的感觸:

“不要忘山鄉水村的那些母親,不要忘一同睡過破炕席的兄弟,也不要忘縫縫補補的姐妹情誼,他們的煩惱和困難要多多深思。這是我們的本色也是我們的來歷,把它像石碑一樣刻在心裡!”

過去的90多年裡,我們黨在擁有50多名黨員時,能將無數人吸引到共同的旗幟之下﹔在擁有120萬名黨員時,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擁有近450萬黨員時,建立了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中國﹔在擁有3500萬黨員的時候,以改革開放催動追趕世界的腳步﹔在擁有8000萬黨員的時候,領導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8500多萬黨員,正帶領13億人民,向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浩蕩前行。

新中國50周年大慶時,天安門城樓上,一位老一輩革命家看著連綿不絕的國慶游行隊伍,曾意味深長地說道:“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過去、現在與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源於這樣的承諾——

“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4日 01 版)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