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滴水見汪洋

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汪洋湖(下)

2013年09月27日11:16  來源:吉林日報

不謀私利,廉潔奉公,是他一生始終堅守的高尚情操

我們手上有一份汪洋湖的履歷表:24歲擔任公社黨委書記,29歲任縣級領導,他先后擔任過永吉縣委副書記,磐石、舒蘭縣委書記,吉林市委常委、秘書長,渾江市委副書記,省水利廳副廳長、廳長,省政協秘書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在這些領導崗位上,汪洋湖如何對待手中的“權力”?

……思念如水。如水的思念圍繞著清正的話題,從愛情、友情而至家風、政風……

按照時下一些人的眼光,汪洋湖有著很多“發財”的條件與機會,但是,他對此“視而不見”,始終堅守一個共產黨人的“道”,把手中的權力看做是為人民謀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用來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商品。他說:“當官撈好處,那不是共產黨的章法。是共產黨的干部,就得按黨的規矩來!”

1998年洪災過后,國家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3年中,吉林省水利建設投資達到60多億元。這時身為水利廳廳長的汪洋湖稱得上是手中又有權又有錢。在一些人看來,他坐在那兒用不著說什麼,隻要心思“活分”一點,每年百八十萬元的“好處”唾手可得。

汪洋湖是從基層干過來的,他十分了解社會,知道自己的位子有多大的“含金量”。然而,在他的天平上,就是一座金山,也撼不動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靈魂!

他在水利廳進行了一項被譽為“陽光行動”的改革:凡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全部實行招投標制。他與廳班子成員“約法三章”:不取非分之錢,不上人情工程,不搞暗箱操作。他本人帶頭踐約,從未指定過一個承包商,從未寫過一次條子,也從未暗示過任何人。

俗話說,“官兒不打送禮的”,幾十年來,汪洋湖的一條“死”原則恰恰就是:不收禮。

汪洋湖的同事都知道,清廉已是汪洋湖的一種生活習慣。他不給送禮者任何“可乘之機”,下基層調研回程時一定要檢查車后備廂,如果發現禮品,必須都要送回去。

汪洋湖說:“堤潰蟻穴,這個口子開不得。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越收越多,時間長了,就陷進去了。一些領導干部最后掉到錢堆裡不能自拔,不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嗎?意志力不強,投降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一刀切死。有情不在禮,我欣賞君子之交淡如水。”

汪洋湖為官做人的標准很高,但是在個人生活上,他的標杆卻拉得很低。他視奢侈為禍,以儉朴為寶,一向艱苦朴素,克己奉公。

他在與家人兩地生活期間,從不住招待所和賓館,一直住在辦公室,吃職工食堂。到水利廳工作頭4年,家沒搬來,他一直住在辦公室。他的床下,常年備有一箱方便面、一隻小電鐵鍋,碰上工作忙或夜裡加班,就煮點面對付了事。

他工作出行有公車,但他從不用公車辦私事。他與家人兩地生活30多年,每逢公休節假日回家,都是自己掏錢買票坐車。老伴兒溫淑琴常去的游泳館就在他上班的路上,但他卻從不讓老伴搭他的順風車,“自己坐公交去吧,還能鍛煉身體。”

有人曾勸汪洋湖,別太認真了,你一個人又改變不了什麼。汪洋湖說:“我們入黨時不都是有所追求的嗎?承諾了的東西,總得實踐,總得從自身做起。在我的職權范圍內,對的,我就堅決支持﹔不對的,我就堅決管住﹔讓別人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他就是這樣的人。

汪洋湖的家人對他的操守有著更深刻地感受。老伴溫淑琴告訴我們,汪洋湖與她也有“約法三章”:不參政,不收禮,不特殊。老溫退休前是省水利水電設計院衛生所的一名護士,多年來與丈夫默契相守,從無違章。

有一次,某縣水利局的同志帶著禮物來看望汪洋湖,當時隻有溫淑琴一個人在家,她讓來人把東西拿回,來人不肯,她估計了一下那東西大約值600元錢,便找出錢讓他們拿著,他們當然更不干,爭來爭去,厚道的溫淑琴急哭了,說:“洋湖的脾氣也許你們不知道,如果留下東西,他回來跟我沒完哪!”來人十分震驚,深受感動,隻好把東西拿回去了。

汪洋湖生前曾自豪地感嘆:“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是攤上一個好老伴!”

汪洋湖有3個女兒。對待孩子,他堅持一個原則——“當他們人生的向導,不當他們生活的拐棍!”

他的嚴於治家幾近苛刻。三女兒的丈夫家都是搞建筑的,兩口子也做工程建設,並有正規資質。他們曾想通過招標,攬點水利工程的活兒。別人也說,“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你爸爸手指頭縫裡漏點活,就夠你們發財的了。”可是誰也沒想到,小兩口在每年經手20億元水利工程資金的父親那裡,硬是沒有拿到過一分錢的活。“你想都別想,別人行,你肯定不行。”這是汪洋湖給小女兒的答復。

大女兒記得,一次,爸爸媽媽送她到長途汽車站回家,人多擁擠,就讓母親拿著包,自己擠上車后再把包從車窗遞進去。“我爸后來說,姑娘你行啊!那麼多人你橫著膀子就擠上去了。”“我說,我不擠就回不了家呀,你又不用公家的車送我。”這麼多年來,年節女兒們回長春從未坐過爸爸的車,周末一家人出去游玩,也都是自己打車。

汪洋湖生病住院期間,老伴和秘書兩個人在上海長期陪護,從沒請過護工,“共產黨人不搞特殊待遇”,他說。老伴生病后,特別想有個孩子能調回長春。但“他死活不同意,說不能行使特權。”

難道汪洋湖寡情嗎?不!

汪洋湖十分愛妻子。多年在外工作,和妻子聚少離多,他彌補虧欠的方式就是回家下廚房,盡量多干活。那天是妻子60歲生日,原本是要回家團聚的,可臨時有事未能遂願。他想念妻子,深夜填詞一首《鷓鴣天》,表達了汪洋湖對妻子的無限深情:“相期鬢白皆是緣,初遇相逢夜霜天。衷情結好心貼近,熱血涌流御風寒。窗前月,思無邊,別情離緒兩相關,冬去春來紅顏盡,心心相印數十年。”

夫妻相濡以沫,互相敬重,越是年老越是體貼。在上海住院的汪洋湖有幾天沒有接到老伴的電話,就心有靈犀覺察到有什麼事兒。當關工委秘書長王葆光告訴他老伴已做完胃癌切除手術,怕他擔心事前未能相告時,汪洋湖久久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像是回答又像是喃喃自語:等這次病好了我就辭去關工委工作,陪老伴走一走,這些年她連長白山都沒有去過啊……

汪洋湖愛孩子,以他自己的方式。每當年節,汪洋湖都親自出去採購,大女兒愛吃涼菜、小女兒愛吃魚……還挨個兒給孩子們打電話,“啥時候回來呀?走到哪兒啦?老爸給你們做好吃的。”

“最難忘就是‘三十’晚上姥爺給外孫外孫女‘發錢’啦,兩位老人自己節儉,卻把余下的錢毫不吝嗇地送給晚輩,並囑咐孩子要考個好大學。我最怕臨走時我爸送我了,每到那時我都推丈夫快走,我不敢回頭,我怕看爸爸那眼巴巴地送我們的目光……”

回首往事,三個女兒都潸然淚下。

在父親的教育下,三個女兒都自立自強,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汪洋湖對同事對部下也重情重義。

2001年汪洋湖得了200元獎金。獎金發下來時,他已經到省政協了,當水利廳馬德福把獎金送過來時,他想起了馬德福80歲的老母親,當即抽出100元,作為生日賀禮。馬德福至今還留著當初裝錢的信封……

汪洋湖在《求是》發稿的稿酬寄來了,他全部“充公”,召集屬下:平時總讓你們加班加點,今天我要好好犒勞犒勞你們……

他嚴肅批評酒后駕車受到處分的司機,然而看到司機家徒四壁的窘況,還是從女兒送給他補養身體的5000元中,數出3000元留下……

今年春節,為感謝老友王葆光對自己和老伴的悉心照顧,他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71歲的“患病老人”顫抖地舉起了酒杯……

情深現義重﹔滴水見汪洋。

——這是汪洋湖內心世界裡,為親人朋友保留的最柔情的一角天空,但他不讓這片感情摻雜權力與地位的色彩,不讓這片感情誤導自己作出違背黨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汪洋湖離去了,他留給我們一座精神的山峰。我們追尋、我們探問、我們沉思——

是什麼力量讓汪洋湖持續攀登直至峰頂?縱觀汪洋湖的一生,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他把共產黨人的宗旨信念印在腦子裡、融化在血液中﹔為百姓謀幸福已成為他的自覺行為和生活習慣!

一個共產黨員離去了,千千萬萬個共產黨員走過來。讓我們踏著先行者的足跡,咬定目標,奮勇前行,用滿腔熱血,澆灌中國夢之花!(張景波孫春艷)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