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滴水見汪洋

追記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汪洋湖(上)

2013年09月26日11:10  來源:吉林日報

懷念深深的何止一個黃狼溝!

1985年7月,舒蘭縣發大水,幾萬頃豐收在望的庄稼地全部被淹。剛剛就任縣委書記的汪洋湖心急如焚,人還沒有報到,就帶著行李卷從吉林市直接奔往了險情最嚴重的亮甲山水庫,與群眾一道苦戰4天4夜,終於保住了水庫大堤。汪洋湖趕到市委匯報時,講到老百姓被洪水沖垮的房屋,講到被洪水淹沒的萬頃庄稼地,他的淚水奪眶而出,哽噎難言。

“一定要讓舒蘭人民重新過上好日子!”4天后回到縣裡報到的汪洋湖,在縣委會議上立下誓言。他跑遍了全縣23個鄉鎮的村村屯屯,晚上12時以前從來沒有睡過,整天琢磨著怎樣為老百姓辦實事。他帶領干部群眾修建了舒蘭第一條柏油公路,改建了化肥廠生產線,增容擴建了水庫,興建了上千棟水稻育苗大棚。僅僅兩年,舒蘭縣氣象一新,農業再創20億公斤豐收大關,工業產值翻了一番。

汪洋湖離開舒蘭時,縣政協主席受眾人之托,找到吉林市委,誠摯坦言:“如果提拔汪洋湖,我們沒意見,要不是這樣,就別把他調走,我們大家舍不得他!”

在一個人的執著追求中,必蘊含著一種深沉的愛的情結。

汪洋湖祖籍山東,老輩逃荒來到吉林省永吉縣的農村落了腳。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冬天住校,連7塊5角的伙食費都湊不齊,每年寒暑假父親都要帶他上山砍柴,賣點錢作學雜費。勤勞、淳朴、一生勞作的父母要求甚少,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走正道”,汪洋湖在他們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中國勞動人民金子般的美德。他說:“我愛我的父母,我愛那些如我父母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勞動人民。”

這種刻骨銘心的摯愛,是汪洋湖一生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根。

他曾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資,塞到貧困農民的手中,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他曾在一個因水質不好而使許多人天生弱智的“傻子屯”前后抓了3年,帶領村裡打井、改水田,使窮了幾輩子的農民喝上優質水,吃上白米飯﹔他還跑前跑后為許多有困難的職工解決下崗家屬的就業問題。一位職工患肺癌,汪洋湖幾次跑到醫院,對醫生說:“用最好的藥,最好的方案,救人第一!”手術那天,手術做了5個小時,他在門外守了5個小時。

群眾的每一點難處,每一點苦處,都是汪洋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是他生命中最熾熱的追求!汪洋湖曾不止一次地說:“是人民養育了我們,這個本不能忘!我們代表人民的利益,這個法寶不能丟!”

……思念如水。如水的思念隨著滔滔的洪流起伏、激蕩……

有人開玩笑說汪洋湖的名字裡有九點水,命裡注定要跟水打交道,他當水利廳長正合適。實在是一個巧合,1998年是汪洋湖擔任省水利廳廳長的第一個汛期,嫩江、鬆花江等流域發生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在那些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身為吉林省防汛副總指揮的汪洋湖,每天奔波在百余公裡的嫩江、鬆花江大堤上,哪裡任務重,就奔向哪裡﹔哪裡有險情,就出現在哪裡。

8月24日,是一個許多人難以忘懷的日子。那一天,嫩江第三次洪峰剛剛過去不久,江面水位仍居高不下,恰在這時,鄰省大堤決口,40億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涌進了吉林省鎮賚縣境內,使鎮賚一段名為“32公裡”的堤壩內外同時遭受洪水的沖擊,情況十分危急。汪洋湖與吉林省委主要領導同志乘坐快艇,火速趕往“32公裡”大堤處。

眼前的情景,令人驚駭:嫩江上空狂風怒吼,大堤外一片汪洋,滔滔的江水如猛獸借狂風凶狠地向堤身扑打著,大堤已被削掉1�2。大堤內亦是汪洋一片,一望無際的庄稼地被洪水沒過了頂。人站在大堤上,就如同站在驚濤駭浪之中。“32公裡”大堤,危在旦夕!

這時,有人提出,決口已不可避免,現場的人必須緊急撤退。

空氣陡然間凝固了。一片沉默。每一個人心裡都清楚,這意味著什麼。

汪洋湖兩眼直直地盯著滔滔的洪水,血涌上了腦門,心潮劇烈地起伏。他無法想象,一旦決堤,堤內堤外的大水連成一片,直沖千裡平原,那將是一幅怎樣殘酷的景象!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迅速做出判斷:如果撤退,大堤一定決口﹔如果迅速組織力量搶修,大堤還有可能保住。在退與留之間,留是有希望保住大堤的唯一選擇。盡管這個選擇要擔很大的風險,但面對千百萬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面對黨和人民的重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有天大的風險,也要把它擔起來!

作為在這場抗洪斗爭中擔當省委“總參謀長”的汪洋湖,庄重地向前跨出一步,向省委領導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能撤!我認為,大堤還有希望保得住!”

省委領導同志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他的話音剛落,省委領導同志立刻發出指示:“馬上組織人力、物力,全力保堤!”

“32公裡”大堤終於保住了。吉林1998年抗洪斗爭取得了一個決定性的重大勝利——在那場抵御特大洪水的斗爭中,吉林全省江河堤防無一處決口,60萬群眾緊急轉移無一人傷亡,四周縣城無一進水,決策者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張滿意的答卷!

……思念如水。如水的思念流淌在立法機關、監督領域、百姓之間……

那是2009年6月22日,13名來自不同行業的普通百姓走進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室,就《吉林省促進就業條例(草案修改稿)》發表意見和建議,這是我省首次就立法實行聽証。陳述人從不同的角度,圍繞政府促進和保障就業的責任以及用人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職責發表意見……

這是真正的“開門立法”。追根溯源,這還是汪洋湖的“首倡”。

“我在人大工作也要有所作為。”2003年汪洋湖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職務提升了,但他的愛民情懷不變。他負責聯系法制委,分管法工委。無論是立法計劃、法規審議,他都首先替百姓著想﹔注重把握和處理權力與責任、權利與義務的關系,防止和克服“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制化”的傾向。他提出,凡“涉及重大民生問題,要有序吸納公民意見、體現基層百姓意志,也不要忽視弱勢群體”,在他的主導下,“聽証制度”很快實施。

經他提議推動,省人大相繼建立“立法咨詢員”、“法規后評價”、“法規二審三通過”等制度,推動我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邁上了新台階。

“下周還抓點啥”是汪洋湖在人大工作時的口頭禪。“每到周末,他都准時來我辦公室,問的就是這句話”,省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遇文書回憶說。“一接觸工作,汪主任渾身就有使不完的勁兒!”

人們說,汪洋湖是一顆種子,走到哪裡,就能在那裡生根開花﹔汪洋湖是一團火,干到哪裡,就能把那裡工作燒得通紅。

在工作中汪洋湖獲得了最大的滿足,他感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以共產黨永遠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自己畢生的行動指南,實現了對人生的至高追求。

汪洋湖說:“當干部,一不能偷懶,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分享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