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玉山調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次蹲點調研

調查人:趙正永(中共陝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3年09月10日07:59  來源:光明日報

  加強鄉鎮工作的思考

  這次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有些是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有些是工作不足造成的。但總的看,我們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要進一步轉變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更要建立和完善與“五位一體”總任務相適應的鄉鎮科學管理體制,推動鄉鎮實現持續發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我國政權層級中,鄉鎮一級是最應該加強的,不僅因為鄉鎮黨委、政府天天要和群眾打交道,而且現在公共服務的內容和項目越來越多,他們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關系到黨的宗旨實現和政權的穩固,我們必須下更大決心、用更大氣力搞好鄉鎮建設。我認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樹立經營鄉鎮的理念,以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為牽引,以鎮、村合理調整為突破,加快推進鄉鎮體制轉變,建立健全事權與機構、人員、財力相匹配的運行體制,使鄉鎮真正成為緊貼群眾、服務群眾的基層政權。

  一是加快鎮村合理調整。為適應我省城鎮化發展需要,合理設置鄉鎮和行政村,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鄉鎮管理服務和村民自治的水平。要開展新一輪鄉鎮設置調整,著眼城鄉一體化發展,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經濟流向等因素,按照易於集中的原則,以縣為單位繼續整合鄉鎮。結合我省鄉鎮工作實際,大體上關中地區不再保留2.5萬人、面積100平方公裡以下鄉鎮,陝北地區不再保留1.5萬人、面積150平方公裡以下鄉鎮,陝南地區不再保留1.5萬人、面積100平方公裡以下鄉鎮。要推進小村並大村,按照公共設施引導、居住規模適度、有利生產生活、整建制撤並調整的原則,對現有行政村進行規劃整合,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按農村社區模式推進,實行社區干部(村干部)工資制,使干部能夠脫產全身心地為民服務。當然,鎮村調整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工作,但必須先從規劃和行政設置入手,發揮政策的導向和調控作用,逐步吸引群眾自願遷徙。為調動鄉鎮和行政村調整的積極性,要以縣為單位,把現有鄉鎮編制、黨政正職職數核定作為基數,調整后繼續使用、逐步過渡﹔以鄉鎮為單位,保持現有村“兩委”工作經費和村干部補貼總額不變,調整后由鎮上統一自主安排,包括用於增加干部補貼(社區干部工資)或發展經濟。

  二是強化鄉鎮發展經濟的職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的基本路線,科學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各級黨委、政府都要把這個基本路線、第一要務落在實處。因此,鄉鎮必須把發展經濟擺在全部工作的首位,把心思和精力向富民強鎮聚集,把人力和財力向富民強鎮傾斜,切實做到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要制定和實施鄉鎮經濟發展規劃和考核體系,按照《地方組織法》規定,精心編制本行政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財政預算,向鄉鎮人代會報告,經審議通過后嚴格執行。鄉鎮年度發展目標要突出經濟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發展現代農業、配套加工業和旅游、商貿等服務業,積極培育民營經濟,扎實搞好山區向平原移民搬遷,引導廣大群眾創業致富,不斷壯大鎮域經濟。各縣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把經濟發展、財力提升和農民增收作為對鄉鎮考核的重要指標,激勵鄉鎮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玉山鎮要全力發展市郊型經濟,主動為城市服務。

  三是完善鄉鎮機構設置。核心是簡政放權,理順關系,政事分開。從陝西實際看,縣要放權於鄉鎮,採取授權、委托等方式,向鄉鎮下放部分資源使用、社會管理、干部考核使用等權限,具有管理職能的駐鎮單位除法庭、公安派出所(林業派出所)、國土所外,按照屬地化原則交鄉鎮管理,縣直部門實施業務指導和監管。鄉鎮要精簡機構,4萬∼5萬人規模的鄉鎮,工作部門一般設為“五辦三站三所”。“五辦”為行政部門、承擔鄉鎮全部管理職能,主要包括:⒈黨政辦公室,承擔黨委、人大、政府日常事務運轉,包含文秘、組織、紀檢、統戰、工會、婦聯和共青團等工作。⒉經濟發展辦公室,包含經濟發展規劃制定和實施、統計、安全生產等工作。⒊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包含就業創業、醫療計生、民政優撫等工作。⒋維護穩定辦公室,與人民武裝部合署辦公,包含綜治、信訪、維穩和國防動員等工作。⒌教育文衛辦公室,包含農村教育、衛生、宣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三站三所”為鎮屬公共服務類的事業單位,具體承辦服務性的工作,其中“三站”是:⒈經濟綜合服務站,承擔生產經營、安全生產、土地流轉、農技推廣等具體服務。⒉社會保障服務站,與社保所合署辦公,承擔社會保險、救助、福利等具體服務。⒊公用事業服務站,承擔道路管護、環境衛生、供水等具體服務。“三所”是:⒈財稅所,承擔財政管理、稅收征管、鄉鎮資產管理等工作。⒉食品安全所,承擔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的監督管理等工作。⒊司法調解所,承擔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調解等工作。人口規模較少的鄉鎮可減少行政管理機構,突出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

  四是打造精干高效干部隊伍。要科學配備鄉鎮領導班子,選派熱愛和熟悉農村工作、有能力的干部擔任鄉鎮領導職務。根據我省鄉鎮工作情況,班子職數一般控制在7名以內,轄區人口超過5萬的,可增配1∼2名副鎮長。除黨政正職外,設專職副書記1名,負責黨的建設、群團活動和社會穩定﹔人大主席1名,負責人大日常工作和組織人大代表參與管理﹔副鎮長2∼3名,負責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和城鄉建設等工作。要合理選配干部,在數量上,按照轄區人口與干部800︰1的比例(含領導)確定行政編制,按照行政與事業1︰1.2的比例確定事業編制。在結構上,一個是處理好本地成長干部與交流干部的關系,除政策規定必須交流任職的干部外,鄉鎮干部一般從本地成長的干部中產生,還可以從優秀村干部中招錄﹔一個是處理好各個年齡段干部的關系,推動鄉鎮形成50歲以上30%、中年40%、青年30%的干部隊伍。在政策導向上,為鼓勵鄉鎮干部扎根基層,實行鄉鎮工作補貼,今后原則上縣級班子成員必須有鄉鎮工作的經歷和經驗。

  五是建立鄉鎮公共財政體系、實行財政預算。這是完善鄉鎮政府功能和政務公開的當務之急。一個要建立縣鎮分級財稅體制機制,合理確定縣鎮的事權與支出責任,建立健全鄉鎮財政預決算制度,加強鄉鎮人大對財政收支監督。關於縣鎮稅收分成標准,可以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新增部分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按照6︰4的比例進行分成,對新落戶企業3年內稅收按更高比例分成。一個要授權鄉鎮管理鎮屬資產,鼓勵通過土地復墾、移民搬遷等方式新增用地指標並優先用於公益事業。要抓住中央加快清理化解鄉村墊交稅費債務的契機,下決心化解鄉鎮欠賬,堅決遏制新增債務,讓他們“輕裝上陣”。

  六是抓住旅游古鎮建設機遇,全力推進鎮區市政建設。從今年起,省上選擇了一批景觀文化和文物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的建制鎮作為文化旅游古鎮重點建設,玉山鎮列在其中。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規劃鎮區建設,加強水路電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衛生整治,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打響玉山品牌。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力推進土地確權,加快土地流轉,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讓農民能夠從一份土地資源中獲得兩份收入。

  另外,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的問題,市、縣要切實採取措施加快解決,特別要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務工人員在城市安家落戶,減少留守人員的比例。

 

分享到:
(責編:姜萍萍、楊媚)

相關專題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