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的問題
通過蹲點調研,我看到了農村發展和群眾生活的真實情況,也感受到鎮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其中有些雖是在玉山鎮發現的,但在全省可能是帶有普遍性的。
一是地域雖近大城市,發展差距較大。玉山距西安45公裡,到市區和縣城僅有40分鐘和15分鐘的車程,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連接,但發展相對滯后,甚至與同處秦嶺北麓的長安區、周至縣的一些鄉鎮比較也有明顯差距。玉山貧困面超過1/4,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以小農經濟為主,雖地處交通要道、商貿傳統悠久,但旅游經濟起步較晚,農民收入在平均水平線下佔多,消費水平比較低,鎮容鎮貌變化不大。這些都反映出思想觀念、發展思路等方面還有差距,值得市、縣思考眼皮下的鄉鎮如何激活、加快發展。
二是管理環境大變,體制機制未變。當前農村經濟形勢發生很大變化,生產力布局也呈現出新特點,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家庭承包經營體制已經定型,富余勞力外出務工已成趨勢,交通道路縮短了鄉村空間距離,城鎮化生活逐漸成為農民的普遍需求。但現行鄉鎮管理體制,從根本上講,還是受過去自然、歷史條件制約特別是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所形成的,政權功能不健全、管理機構多、事權分散、人員冗余,嚴重束縛了鄉鎮職能發揮和效能提升。比如,玉山鎮14個部門分鎮直管和雙重管理兩類,政務大廳與社保、信訪、民政等站所業務交叉,17個駐鎮單位管轄范圍不一、以對縣上負責為主,鎮上協調難度較大。
三是發展經濟動力不足,發展職能缺位。《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地方組織法》都明確了鄉鎮抓發展的職責。在和鄉鎮同志的座談中,我感到目前鄉鎮的體制和工作任務在推動發展上既無動力、又無壓力、更無抓手。無動力,是指鄉鎮無財政,各項稅費由縣級直接收取,干部工資和工作經費等由縣財政直接支付,鄉鎮無法從發展中直接獲得收益。無壓力,是指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維穩方面,考核也常以穩定、計劃生育為主,對鄉鎮本身沒有硬性的發展指標要求。劉小強同志說,現在維穩是鄉鎮黨委、政府第一位的工作,耗費了干部絕大部分精力,而且“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無抓手,是指在推動農民一家一戶發展上隻能靠宣傳號召、典型示范等,沒有財稅、土地等直接性的手段支撐。
四是鎮村設置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鄉鎮人口規模不大、行政村設置過多在我省比較普遍,有的行政村就是村民組,這與過去以村為單位定項目、下資金有關。我了解到,玉山鎮15個村,平均每個村1900多人,每個村民組280多人。周邊鎮所轄的村也大多在20個以上,每個鄉鎮都有空殼村。村級數量多、規模小,帶來不少問題。其一是成本過大。每個村有3名干部享受補貼,而且標准低,影響了干部積極性。其二是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不足,還有浪費現象。因村多資金少,公共服務設施標准低,有的建成了現在又無人用,且運轉經費不足。比如,根據省、市要求,玉山鎮按每村2.5萬元下撥工作經費,每年僅有37.5萬元,村干部工資和福利佔比超過60%,剩余經費無法促進村級事務發展。其三是監管乏力。行政村實行自治,村支部、村委會是民主選舉,鎮上盡管採取了很多措施,但選舉中存在的問題,平時管理中村務不公開的問題,甚至農村宗族矛盾等問題,引起干群關系緊張,農村不穩定問題時有發生。
五是外出務工增多,社會隱患不少。外出務工是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但青壯年勞力的離鄉進城使農村空心化嚴重,留守兒童、婦女、老人增多,帶來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玉山法庭庭長李國武說,玉山法庭管轄5個鄉鎮,2012年審理案件258件,其中婚姻家庭案件155件,離婚案件136件,佔52.7%,主要是夫妻雙方長期在外打工,導致感情疏遠。玉山鎮小學、初中、高中留守學生比例分別達到26.1%、24.7%和10%,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比較突出。這次調研使我對進城務工人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農民進城又融入不了城,擔心工作生活,操心老人,不放心孩子,一人外出務工影響三代人心理安定。
六是農民的需求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亟待加強。在溫飽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后,農民的新期盼與政府服務出現落差。一方面,農民勞動致富、改善生活的願望強烈,但致富門路單一、勞動技能缺乏,非常渴望政府提供技術和經營方面的幫助。比如,玉山鎮核桃種植戶希望在選種、育苗、栽植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得到技術指導,也有群眾想學一門手藝、舉家進城落戶。另一方面,許多農民期待完善的交通、文化等公共設施,盼望加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能過上像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七是黨員結構發生變化,管理難度加大。隨著務工潮的推進,流動農民黨員越來越多,有的黨員常年務工在外,工作關系與組織關系脫節,處於漏管失管狀態,一些黨員不能按時交納黨費。同時,農村有本事的人緊缺,新黨員發展困難,個別老黨員自我要求不嚴、不能很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組織為了保持穩定也不願進行嚴肅處理。加之,一些在縣裡工作的退休黨員把組織關系轉回農村,但仍生活在縣城,不能正常參加組織生活,出現了原單位不管、現黨支部管不了的狀況。
八是駐地干部較少,基層夯實不夠。目前的鄉鎮干部選派和招錄方式,使更多的交流干部和大學生走上鄉鎮工作崗位。但由於鄉鎮不具備交流干部家屬隨遷條件,一些本地干部也把家安在縣城,一些人上班來得晚、下班走得早,特別是每逢周末和節假日,鄉鎮無干部居住,機關就成了空架子,遇到突發事件往往找不到人。現在群眾普遍認為,干部不扎根,都在縣裡住,距離遠了,基層空了。這次我了解到,玉山鎮機關干部中約80%為交流任職和公開招錄,即使玉山籍的13名干部,也有6人家在縣城,盡管實行了“五天四夜”制,但一些干部仍然早出晚歸。
調研中,我還了解到一些具體問題。我與上陳村、前程村的群眾搞了一次座談。陳纏美說,這幾年通村公路修得好,但是大車小車都來跑,路很快就壓壞了,也常出交通事故,希望通村公路修得再寬一些﹔胡娣娃說,現在很多村民外出打工,一些小學距家遠,孩子上學由老人接送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希望配備校車﹔張自鵬說,鎮衛生院實行財政全保障后,看一個病人與看幾個病人沒啥區別,這樣衛生院的服務意識就差了,時常推病人,群眾小病也得到縣醫院去看﹔陳小峰說,自己搞核桃種植,缺乏技術指導,沒有太陽能滅蚊燈和高壓噴射農藥的設備,樹上生虫就得自己琢磨著買農藥噴洒,結果虫沒打死,卻把自己熏暈了。調研中還有一些干部反映,鄉鎮維穩任務重、壓力大,工作辛苦,建議設定鄉鎮工作最高年限,期滿就回縣市﹔青年干部有文化、有活力,但社會閱歷淺、農村經歷少,缺乏群眾工作經驗。一些駐鎮單位反映,農村精神病患者增多,管理難度增大﹔中小學沒有醫務室、體音美教師缺乏,高中貧困生多、教學設備老化﹔衛生院缺乏必要的醫療設備,等等。
從感受到的問題和鄉鎮群眾的要求看,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們的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要重點解決好五個問題。一要強化發展理念,增加公共財政,從建章立制入手,引導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謀發展、興產業上,使鄉鎮有經濟能力為民服務。二要與群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從解決干部走讀現象著手,促進干部扎根基層、與群眾同甘共苦。三要勤政廉政,從解決干部惰政懶散現象著手,強化工作責任和為民服務實績考核。四要實施有效管理,從完善機構、理順關系、精干人員著手,進一步加強鄉鎮公共服務和管理職能,確保為政一方、守土有責。五要增強機遇意識,地處市郊要善於發現和抓住發展機會,特別是西安市要統籌好城鄉發展,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切實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