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雪域高原秋色漸濃、寒意漸起。
肩負著黨委的重托和群眾的期盼,2萬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在秋風中啟程,心懷著滿腔的熱忱和對事業的信念,奔向大山牧場,奔赴農村牧區。
5451個行政村(居),駐村干部們走村入戶、訪貧問苦,一絲不苟履行著自治區黨委、政府交付的光榮使命。笑容,寫在群眾臉上﹔滿意,刻在群眾心裡。西藏推進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歷史進程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建強組織添活力
和本村另外41名群眾一道,去年,安多縣帕那鎮甲格卡崗村小伙子晉美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對記者說:“中央為西藏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牧民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黨給的,現在駐村工作隊隊員帶領我們增收致富,黨員在群眾中的威信更高了,我要向他們學習,多為大伙服務。”
晉美朴素的話語道出了創先爭優強基惠民活動為基層農牧區帶來的最大改變——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得到了密切。
“以前組織義務勞動,群眾推三阻四,現在工作隊振臂一呼,大伙兒都來了,爭著搬石頭、運土、平整土地,沒幾天3000多株核桃樹苗就種下去了。” 對於波密縣傾多鎮德吉村的變化,鎮黨委書記凌雲這樣說:“群眾思想觀念之所以轉變,就是因為駐村工作隊的同志干在前、做在前,走在了群眾前面。群眾需要的是干事創業的領路人,而不是會說話的‘八哥’。”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始終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作為強基惠民活動“五項任務”中的第一項,加強基層組織是強基惠民活動的重要抓手。自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各級駐村工作隊始終把建強基層組織擺在突出位置,按照“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要求,加強對村級黨務、村務和財務管理,切實推進了基層組織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
維護穩定促和諧
我區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牧區,沒有廣大農牧民的旗幟鮮明,沒有農牧區的和諧穩定,整個西藏的長治久安就無從談起。
強基惠民活動開展以來,全區各級駐村工作隊緊緊抓住維護社會穩定這一關鍵,通過加強對群眾教育、建立健全工作機制、積極排查社會矛盾、敏感節點24小時全員在崗等一系列措施,做好農牧區社會穩定工作,進一步鞏固了西藏長治久安大局。
駐拉薩市各級駐村工作隊堅決按照“抓早抓小、抓快抓好”的要求,積極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縣、鄉、村、組、戶五級維穩信息互通機制、安全防范機制、糾紛調處機制。特別是在“三大節日”、維穩敏感時期等,工作隊全員在崗、24小時值守,配合基層黨委、政府努力構建村村是堡壘、人人是哨兵的鄉村防控體系,有力促進了基層社會的和諧穩定。
駐那曲地區各級駐村工作隊把維穩工作作為頭等大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安排部署,累計排查各類矛盾糾紛近3000起,成功調處9成以上,對重點人員幫扶教育8000多人次。廣泛發動群眾組建護村隊、護校隊、巡邏隊等基層維穩力量,切實加強了村級守護和巡邏,確保了那曲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全面穩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