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了‘主心骨’”
“‘四五六’工作法用制度保障黨員干部實打實為群眾排憂解難,事情辦好了群眾簽字認可的考評機制也倒逼著大家切實轉變作風。”趙錚說,如今黨員干部經常駐村入戶與百姓同吃同住,使得黨群關系由“背靠背”向“心貼心”轉變,去年全旗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滿意率為98.2%;因黨員干部主動上門排查、解決問題,今年以來全旗上訪率下降了30%。
本刊記者在土默特右旗遇到不少下鄉干部,有的帶領群眾修路,有的幫助群眾蓋房,有的在與村民商討發展路徑。鄉村裡,關於黨員干部扶貧濟困、為民解憂的事例數不勝數。他們的工作熱情,受到老百姓的廣泛贊賞。其中,雙龍鎮磴口村農民趙長發編的快板書中說道:“四五六”激活血肉情,實打實鑿為人民;考核平台下移村,對症下藥不走空;以人為本脈相承,中央基層一條心;干群矛盾如煙雲,共鑄美麗中國夢!
“干部來了一批又一批,我們的困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烈日下,九峰山生態管理委員會前腦包村55歲的董二發才拽了拽肩頭“二股筋”背心吊帶,指著山坡下綠油油的庄稼地樂呵呵地說:“今年這地有水澆,我這‘老病號’也覺得日子過得有了希望。”這個隻有十多戶人家的小村庄窩在陰山山脈北麓的一條窄溝裡,“出門是山、抬頭是天,地少坡陡,十年九旱、靠天吃飯”。
“總共5畝地,其中2畝還是旱地。”董二發才說,他家其余3畝地說是水地,但水泵壞了,已有兩年沒澆上水了。今春旗經信局“幫扶”干部為村裡送來深井水泵,“救活”土地,也“救活”了大家失望的心。他說:“有水沒水差別很大,一畝旱地一年頂多能收400斤糧,如果能澆水,收成上千斤沒問題。”
“缺什麼送什麼。”董二發才說,旗經信局干部已給附近的幾個村子送來9台深井水泵,這只是干部下基層給老百姓辦的實事之一。“別看我住在深山裡,如今的政策我基本上都知道。”他說,自從“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經常有干部前來宣講政策、了解民情,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四五六”工作法推行以來,干部來得更勤了,“送醫送藥、送米送面,還送新鮮蔬菜。”說著,他擼起褲腿告訴記者,自己患有靜脈曲張病需經常輸液,以前看病得走十幾裡地,現在鄉村衛生院的醫生經常進村來查訪,“頭疼腦熱開點兒藥,小病基本不用出村看。”
正在庄稼地裡鋤草的前腦包村十多位村民圍著記者七嘴八舌地說,自從取消農業稅后很少見到干部來下鄉。如今“你剛走,他又來,我們有了‘主心骨’,像當年干部扎根農村一樣讓人感到踏實。”他們說,這裡是大青山抗日游擊隊曾經浴血殺敵的地方,干部們正幫村裡打造革命老區旅游產業,前景可觀。
“體會到一種成就感”
將軍堯鎮鹽海子村村民劉二仁指著逐漸改善的鹽鹼地告訴記者:“老祖宗給村子起名字的時候就是因為這裡有大片大片的鹽鹼地,它白得讓庄稼苗苗發軟、農民心寒。我們庄稼人靠種地生活,偏偏這地不做主,一年的收成不如進城搬磚溜瓦,土地越來越沒人種了。”而今年春天,旗農牧局專業技術人員上門為群眾測土配肥,使得土壤有機質含量得到大幅提升,鹽鹼化程度得到控制,“你看這玉米長得都有一人高了,鹽海子越來越活泛了。你說,對這樣的黨員干部群眾能不說好嗎?”
“說心裡話,前些年我們下鄉少,一些老百姓的訴求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群眾對黨員干部存在想法和意見,造成我們做群眾工作時存在畏懼心理,怕惹麻煩。”將軍堯鎮黨政辦公室主任馬平說,如今帶著“四五六”工作法下基層,放下顧慮、沉下身子、深入群眾排查問題,讓群眾說心裡話、道煩心事、講真想法、提好建議,實打實的工作效果才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參加工作近5年的旗環保局宣教股股長李志芳在民情日記中寫道:前幾年與群眾接觸少之又少,作為黨員干部深感慚愧;現在把目光轉向基層,把視角對准群眾,從而受到人們的信任和尊重,才真正體會到一種成就感。
本刊記者問:“‘四五六’工作法會不會給黨員干部帶來沉重的工作負擔,這種做法能否長期堅持下去?”一些干部表示,起初的工作壓力確實較大,但經過民意大調查,以前的許多問題得到集中解決,如今建立的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機制,使得新產生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解決,工作越來越好做了。
“以前一些干部‘隔著玻璃看庄稼’,如今把‘辦公桌’搬到了田間地頭。”土默特右旗旗委書記王章說,旗裡已將“四五六”工作法作為黨員干部走群眾路線的長效機制,“不管身在哪個部門,隻要結合工作實際以百姓利益為重,帶領群眾實踐黨的理論和落實國家政策,都能增長本領、有所作為。”
包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白曉清認為,“四五六”工作法可操作性強,契合黨的群眾路線方針,順應了群眾對黨員干部的新要求,才贏得人民的叫好聲;服務群眾可以調動老百姓的生產積極性,最終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群眾的意願,就應當是黨員干部的行動指南。”(記者 賈立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