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山西太原,“向人民匯報、請人民評議”正作為全城知曉的熱詞,為市民津津樂道。
太原市自去年以來,連續兩年開展“向人民匯報、請人民評議”活動,拓寬了機關作風評議渠道,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受到群眾好評。
人民要求是方向,人民滿意是標准。“向人民匯報、請人民評議”活動,成為太原廣大黨員干部接受群眾路線教育的大課堂、檢驗思想和工作作風的大考場、錘煉為民服務能力的大熔爐。太原正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匯聚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磅礡力量。
俯首聽民意,開門納心聲
4月21日,歷時一周的2013年度“向人民匯報、請人民評議”活動在太原電視台演播廳拉開序幕。接受“民意大考”的部門由去年的10個增加到12個。
鎂光燈下,被評議部門負責人在台上坐成一排,與300名市民代表、行風監督員、點評嘉賓面對面。旁邊則是連通千家萬戶的電話、電視和網絡。
5分鐘匯報短片,10分鐘局長述職。兩個環節一結束,現場觀眾的問題便“拋”向台上,被評議部門負責人輪番“接招”。與此同時,場外熱線電話響個不停,網友留言、微博提問踴躍跟進……
在太原市工商局評議現場,軍人出身的市工商局局長王拴成10分鐘的匯報一氣呵成。尤其是一句“要把前來辦事的群眾當成自己的兄弟”,贏得了現場觀眾熱烈掌聲。
評議現場,大家明顯察覺到,群眾代表提問比去年尖銳多了,追問也更多了。說不出個“一二三”,群眾“誓不罷休”的情景,在12場評議活動中幾乎都出現過。這讓被評議部門的負責同志個個臉紅出汗:“向群眾交賬,讓群眾說好,不容易!”
一場場評議如同一場場考試,在場的許多部門一把手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據統計,今年12個部門綜合滿意度平均值為93.29%,較去年的86.58%有了較大提升。
一周的評議活動雖然結束了,被評議部門的“評議征程”卻仍在繼續。
市衛生局在全市衛生系統啟動“聽群眾心聲,請患者評議”活動,讓一些“名聲顯赫”的大醫院“俯身”接受基層群眾的監督、評議﹔開通12320市衛生公益服務熱線及信息網絡平台,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現已受理各類來電3500余人次。對此,山西省兒童醫院院長白繼庚表示,從社會層面發動群眾評議“大醫院”,雖然讓我們“壓力山大”,但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躬身解民憂,惠民見實效
5月9日,太原市召開“向人民匯報、請人民評議”活動群眾反映問題交辦會,將6242個問題交給12個部門限期辦理。作為匯報評議活動的延伸,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活動同時啟動。
哪裡有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哪裡就是工作的著力點。該市各參評部門全部制定任務分解表,明確每個事項至少有一名領導牽頭負責,並對承諾的事項、責任人、完成時限予以公示,接受市民監督。
雖然汛期來臨,市民趙女士卻不像往年一樣發愁:“過去一下雨,我就特別擔心孩子放學回家路上的安全。現在有了3072張‘救命網’,我們家長心裡踏實多了。”原來,針對評議活動中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市城鄉管委今年為六城區雨污水井安裝了3072個防護網。該網承重達200公斤,被群眾稱為“救命網”。所有工程已於6月1日汛期來臨前完工。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太原市各部門“主動干”,干出了“太原速度”﹔“比著干”,干出了“全國效應”。
在太原的大街小巷,一輛輛公共自行車構成一道道流動的風景。該市公共自行車系統從建設到開通,僅用了三個月時間,創造了“太原速度”。
“住院不用交押金,這是俺們農民做夢都想不到的大好事!”萬柏林區窊流村75歲的張全發,是腎病科的老病號,每年都要住幾次院。“先住院后付費”,讓老張高興不已。原來,從去年8月起,太原市在全市16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推行新農合“先住院后付費”診療服務模式,農民就診憑身份証、新農合醫療本挂完號,即可享受“先診療、住院,再支付新農合報銷后個人應承擔費用”的服務。這一模式還得以在全國推廣。
“每日4種蔬菜1元價!”從今年5月15日開始,太原市六大超市的所有門店及部分平價商店每天至少選擇4種蔬菜,以每斤低於1元的價格銷售。而市政府則拿出1000萬元定期補貼給企業,要求質量不降低、品種定期換,為惠民活動持續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民劉先生稱贊道:“政府出手,平抑菜價﹔一元蔬菜,擺滿櫃架﹔百姓稱贊,便宜到家。”
太原市“辦實事、解難事”活動辦公室建有系統完善的量化考評數據庫,按照市委關於重點工作目標管理的要求,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設立台賬,逐一督辦、解決、銷號。活動辦公室還建立責任單位直辦、二次督辦、跟蹤督辦等機制,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去年,匯報評議活動共梳理出問題3665個,年內解決3569個。在隨后開展的為民“辦實事、解難事”活動中,市有關部門向社會承諾辦理事項95364件,完成95362件﹔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5040件次,辦結4401件次。
今年,12個部門對梳理出的6242件問題,僅用一個月時間就辦結2871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