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设什么样的教师队伍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讲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16年,蔡元培先生获聘担任建校仅仅18年的北京大学校长,他坚持“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不拘一格招贤纳士,仅当时的文科,就云集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鲁迅、辜鸿铭、刘师培、黄侃等一大批文化大师,最终造就了北京大学的一代辉煌。可以说,教师队伍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分析当前我省高校教师队伍情况,从师生配比看,教师队伍数量总体不足,比如西北大学现有学生3万多人,但专任教师只有1425人,生师比超过21:1,高于国家18:1的要求。从结构比例看,梯次配备不尽合理,截至2012年,全省高校专任教师中35-45岁的占28.43%,45岁以上的占24.52%,而35岁以下的占到47.05%。从整体素质看,拔尖人才相对较少,全省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9.76%,具有副高职称的占25.03%,具有博士学位的只有10.14%。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找准症结、完善措施,着力加以解决。
关于教师编制短缺问题,要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不可能按现有学生规模定编。“保”就是要根据各高校的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师编制标准,简化引进人才审批环节,加大优势特色学科、急需紧缺专业、重点关键岗位的教师选聘力度,逐步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这几年我们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编制,还可以对指导学生就业和引进的学科带头人进行补编。要允许保留一些聘任制教师,表现好可转入正式编制。在我们不断解决提高生均经费的情况下,高校是有能力解决聘用教师经费的。“压”就是要按照教学科研优先的原则,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比重,比如刚才讲到的西北大学,既要看到教师数量不够,也要仔细分析研究,为什么教职工总数2400余人、专任教师只有1425人?教辅人员和干部职工是否存在人员冗余、人浮于事?总之,就是既要解决问题,也要防止教师队伍盲目扩编。
关于队伍结构问题,要通盘考虑、合理调节,力争尽快有实质性改善。拔尖领军人才是大学的品牌,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往往能够凝聚和催生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学科团队和精英群。对这样的人才,要拿出诚意、强化政策,千方百计引进和使用,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舞台。同时,要高度重视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避免求全责备、破除论资排辈,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氛围,给他们多创造机会、多压担子,确保我省高教人才梯次接续、英才辈出。
关于队伍质量问题,总的思路是提升存量、优化增量。要深化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培训深造体系,鼓励教师拥有校外海外学习、研究和工作经历,充分调动教师自我提高、勤学乐教的积极性。要创新职称晋升的考评办法,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教学业绩评价,引导更多的科研教师参与到一线教学当中去。现在有的高校存在教师队伍“近亲繁殖”现象,不利于形成平等的学术争鸣。要拓宽选人视野,完善遴选制度,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促进不同高校、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交流。
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师德师风的问题。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工程。关于这方面,近年来媒体曝光的案例不少,社会上议论比较多。比如有的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不闻不问,事业心、责任感缺失;有的教师信奉庸俗哲学,趋利媚俗、丧失底线,搞学术腐败、论文造假;有的甚至作风腐化、生活堕落。尽管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严重损害了阳光下最崇高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爱校、自尊自律、淡泊名利、严谨笃学的高尚师德,积极发现和树立一批侯伯宇式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管理,对违背师德、败坏师风的错误言行,要敢于批评指正,对屡教不改、我行我素的害群之马,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