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许耀桐: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认识

2013年07月11日13:37  

〔内容摘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提出与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和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进展和提升的过程。群众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一切、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两个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质在于为民、务实、清廉和民主。群众路线是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领导力、执行力和公信力之所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群众路线 形成发展 认识

〔作者简介〕许耀桐,福建福州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和不断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体和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候,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从中得出有益的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提出与形成

群众路线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至1929年间。1928年7月,党的六大制定的《政治议决案》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 。同年10月,李立三根据六大路线的精神和要求,在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首先提出了“争取群众路线”。他说:“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 显然,李立三关于“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已经高度接近于“群众路线”的概念;“到下层群众中去”的主张,也表达出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内在道理。此后,由周恩来在1929年9月28日主持和审定下写成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专门用了“红军与群众”一节的篇幅,论述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指示信指出:“党的指导绝不要忽略群众日常生活上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群众日常生活斗争引导到政治斗争以至武装斗争。这种斗争才是群众本身所需要的,……才会团结广大群众在党的周围。” 为此提出了军队的给养问题,“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 并且强调,“筹款时要用群众组织去执行……经费支配亦要顾及群众组织,与其共同支配,一切经费的开支应多用在群众工作之支付上” ,“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 ,“对于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 。这封信所阐述的党、军队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前后三处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实际上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说明了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同年12月,毛泽东据此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群众路线的概念虽然是在1928至1929年间才提出的,但是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中国共产党刚建立不久,就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在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毛泽东批评了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做官当老爷的作风。进入三十年代以后,毛泽东更加注重群众路线问题。1933年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中指出:“只有……动员广大群众,才能使查田运动得到完满的成功。一切不做宣传或宣传不正确、不认真、不普遍,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 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上做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的报告,提出一定要从“从组织上动员群众。” 1934年1月,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 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样的话,群众就会毫无保留地支持我们,任何困难就都会被我们克服,任何敌人最终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由此说明了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巨大的政治作用和意义。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斗争。1943年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的方法,是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的,必须用前者去克服后者。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基本的工作方法。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确立、形成。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更为系统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教育每一个同志热爱人民群众,细心地倾听群众的呼声;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启发和提高群众的觉悟,在群众出于内心自愿的原则之下,帮助群众逐步地组织起来,逐步地展开为当时当地内外环境所许可的一切必要的斗争。” 这说明,什么是党的群众路线呢?一是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为了人民,立足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服务于人民的观点;二是工作方法上,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三是在行动上,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和群众打成一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取得群众的信任,实现群众的利益。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又专门讲解了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 它是和“一切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相同的” 党的阶级路线、思想路线。刘少奇还进一步从毛泽东倡导的党的群众路线中,提炼出四个群众观点,一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这四个群众观点,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是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上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论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表明党的群众路线此时已经臻于成熟。

分享到: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