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維文 哈文 朝文
      手機官網
    
站內搜索:

主辦: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承辦: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群眾路線網

黨建為基 三公為要 保障五位一體建設

貴州開陽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探索與實踐

2014年09月25日09:22  來源:貴州日報

在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陽縣以“清正務實轉作風、全域發展建小康”為載體,以“轉作風、抓反腐、辦實事、夯基礎、樹形象”為抓手,緊盯“全省最好、全國一流”目標,把黨建為基、三公為要,保障“五位一體”建設作為最生動、最鮮活的實踐,創建了具有開陽特色、符合開陽實際的教育實踐活動路徑。

黨建佔先強根基,打通基層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基層黨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依托,在這裡扎營的黨員干部,既是踐行群眾路線的形象大使,也是具體為民服務的“操盤手”。黨員富於責任感,就能溫暖一片群眾﹔黨組織充滿戰斗力,就有萬家燈火的溫馨。開陽縣認真落實省、市關於夯實基層基礎的系列新要求新決策,堅持黨建佔先,著力實施“四大工程”,攻堅克難解決好基層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著力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建設工程。一是著眼於“領頭雁工程”優化隊伍結構。二是著眼於提升素質加強干部培養。三是著眼於堅定信念樹立黨員形象。確保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抗汛救災、保民生、保發展的“主心骨”。

著力實施農村黨員干部創業帶富增收工程。一是大力培育農村致富能手。目前,共建立黨員創業帶富項目116個,培育學用轉化示范村29個,培育黨員創業帶富能手1026名,組建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32家。二是廣泛凝聚農村致富力量。建立機關干部與創業黨員、創業黨員與貧困黨員、黨員與群眾“三聯結對”幫扶機制,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等方式,選擇產業上規模、帶動能力強的19個黨員創業項目作為示范典型,先后幫助150余名貧困黨員走上了致富路。三是積極發展農村致富產業。打造了15萬畝茶業基地、16萬畝油菜基地、8萬畝枇杷基地等。依托農產品基地蓬勃發展,先后共建立了“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100余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達26000余人。

著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一是深化黨群干群關系。目前,已開展“基層夜話”1300余場次,參加群眾4萬余人,受到了中央、省委、市委新聞媒體廣泛關注。二是強化駐村挂幫工作。今年以來,累計引進項目15個,協調各類資金1210萬元。三是優化便民利民服務。探索建立了“便民利民服務快車”、“地企聯合群眾工作部”、“遠程教育村民服務點”等,心連心打通“最后一公裡”,走進群眾心坎裡。

著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工程。一是強化政策支持。目前,全縣16個鄉(鎮)均建立了2個以上示范點,108個行政村中已有91個找准村域經濟發展路子。二是強化載體培育。目前,全縣108個村中,共積累村級集體經濟7156萬元﹔33個村建立了35個村集體經濟實體。三是強化考核激勵。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鄉(鎮)黨委抓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並納入年度考核和述職。

公字當頭惠民生,打通為民利民的“最后一公裡”

始終堅持開門搞活動,始終“公”字當頭,突出機會公平、規則公正、過程公開三條主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既惠利於民又取信於民,真正讓群眾看到我們推進教育實踐活動的決心和成效。

突出機會公平,確保惠民政策普照。公平,就是把准利益的公共性,安撫不平之心,確保惠民政策普照。一是緊緊抓住縮小城鄉收入差距這個關鍵,積極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落實“3個20萬元”等扶持政策。二是緊緊抓住縮小城鄉社會保障差距這個重點。強化稅收、公共財政的“二次分配”調節力度,多措並舉解決上學、就醫、住房、治安、養老、停車等民生“十困”問題。三是緊緊抓住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差距這個難點。啟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大會戰”和21個市級“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平共享。

突出規則公正,推進科學規范管理。公正,就是堅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達到服務群眾“一碗水端平”的要求,降低社會治理難度,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一是加強制度頂層設計,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二是加強社會依法治理。促進廣大群眾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和法促公平、法促和諧的知曉率不斷提高。三是加強基層服務職能。以“兩創一強一提升”活動為抓手,把基本公共服務向上訪群眾適當傾斜,及時解決合理訴求,化解不滿情緒。

突出過程公開,加強基層權力監督。公開,就是滿足人民的知情權,讓群眾參與權力的行使,壓縮腐敗空間,切實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公信力,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公開政府辦事流程、公開群眾關注熱點、公開為民辦事承諾。

分享到:
(責編:袁璐、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論評論